![](http://img2.shancun.net/201812/14/100119171.jpg)
大叶黄杨易感染茎腐病,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生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山村网就给大家总结大叶黄杨茎腐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发病原因:引起大叶黄场茎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该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随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茎部为害。尤其在高温低洼地区,发病较为普遍。
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的养护管理,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2)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降低苗木发病率。
(3)夏季幼苗采取搭荫棚等降温措施,大苗可采用栽植地被植物或地面覆草等办法,来破坏病菌发生的环境条件。
(4)及时剪除发病枝条,集中烧毁。
(5)发病苗小量少时,可用毛刷涂50倍50%的多菌灵溶液或50倍25%的敌力脱乳油(丙唑灵)于发病初期的茎干处。病苗量大或发病盛期时,在苗木上普喷800至1000倍25%的敌力脱乳油或500至600倍50%的退菌特粉剂。两种方法均是7天一次,连续进行3至4次,就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林木种植栽培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大家要得积极预防及早治疗,防止病虫害蔓延扩散。更多林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请关注山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