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登上舞台,他是擅长吹拉弹唱的文艺工作者;回归本职,他是勇于谋划发展的乡村领头人。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立志文化兴村,最近几年,农民乐团成为马庄响当当的文化标志,以香包文化为主的香包产业风生水起,以婚俗文化为主的婚礼小镇崭露头角,以家风文化为主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日趋完善……在即将推出的民宿农家乐产业中,他同样考虑植入各种“马庄元素”。
1988年,马庄村组建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打响了马庄的知名度。孟国栋13岁成为乐团首批队员,一直见证并推动着农民乐团的发展壮大,成为乐团的灵魂人物。
曾经,“一切向钱看”的思潮盛行,似乎只要能挣钱,其他都是次要的。“马庄村也曾只重视经济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打架斗殴现象并不少见。”老书记孟庆喜说,“我们必须用积极的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农民乐团就是骨干,队员就是先锋。将思想文化建设纳入村干部考核,干部心思安定下来,整个文化阵地就占领了。”
2002年之前,马庄村集体有4个小煤矿,足够支撑农民乐团的发展。2002年煤矿关闭后,乐团生存成了问题,30多名队员只剩下7人。孟国栋临危受命,放弃在江苏梆子剧团的工作回村担任乐团团长。在他的努力下,乐团起死回生。
农民乐团的存在,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更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每月1日,马庄会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唱《马庄之歌》;每个周末,马庄在礼堂或广场举办舞会;每年举办春节晚会;各家各户的喜事,都有农民乐团的身影。每年元宵节灯会,前来观看表演的人多达两三万人。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空谈文化,不行;物质极大丰富,但精神极度空虚,更不行。”孟国栋就是通过这种辩证思维,在马庄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10年前从外乡嫁到马庄的李红侠,现在是农民乐团副团长。她说:“别的村子都羡慕我们,说马庄人心特别齐,活得特别有滋味,其实就是长期的文化生活,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
2007年,孟国栋进入村两委。2009年,孟国栋牵头成立马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文化引领,积极将香包打造成特色产业。
原来制作香包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形不成气候。孟国栋通过举办元宵灯会等各种节庆活动吸引人气,香包由此脱颖而出。“慢慢地,我们开始包装香包制作人。如今,香包成了马庄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孟国栋说。
马庄正着手打造婚礼小镇。“婚庆到处都有,我们凭什么吸引人?我们将主推汉文化以及唐宋等几个有代表性朝代的婚礼婚俗。”孟国栋相信,依托马庄民俗文化和潘安湖景区,马庄未来将形成集拍照、酒宴、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婚宴服务产业链。
孟国栋还在规划建设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马庄文化综合体,对于刚刚提上议事日程的民宿和农家乐,孟国栋依然强调文化特色。“经营农家乐和民宿的人,必须懂得马庄的历史传承,会讲马庄故事。”
马庄村整体散发出的文艺气质和村民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论经济,马庄在徐州排不到第一梯队,但论文化,我们当仁不让。”孟国栋说,马庄村已拥有“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靠金钱是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