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贪夜蛾主要分布在东北及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及台湾等地。主要寄主有香石竹、扶郎花、菊花、万寿菊等花卉。 该虫是以幼虫侵食嫩头,蛀食花蕾和花朵,造成落花、落蕾、断枝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26-34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细长,锈褐色。内横线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外横线黑色,双线,锯齿状。剑纹为1黑条。中央近前缘外方有1肾形斑,斑内有1环形斑。外缘线由1列黑色三角形斑组成。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
卵:为圆球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隆起线。卵重叠,卵块上盖白色鳞毛。
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体色多变。有缘、黄褐至黑色等。背线褐色,亚背线灰白色。
蛹:长13-14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的部分显著突出。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5代以上,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5月羽化成虫,6—7月为幼虫为害盛期,8月第二代成虫出现,将卵产在植株下部叶片,单层或2-3层重叠排列,幼虫5龄。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并吐丝结网,咬食叶肉,稍后即分散为害。10月下旬以蛹越冬。在高温少雨的年份经常暴发成灾,可在短期内将大片草坪或圆林植物毁坏殆尽。
防治方法
(1)园地进行轮作,在冬季进行翻耕,可杀死部分越冬蛹。在幼虫孵化期,也可人工捕杀。
(2)化学防治 在幼龄幼虫为害期用Bt乳剂或仿生农药除虫脲喷洒防治,在幼虫为害盛期,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要注意轮换或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