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红花锈病

2018-12-14 14:48:01浏览:45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锈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
红花锈病

锈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大小5-10×2-3(mm),其中密生针头状黄色颗粒状物,即病菌性子器。后期在锈子器边缘产生栗褐色近圆形斑点,即锈子器,表皮破裂后散出锈孢子。成株叶片染病叶背散生栗褐色至锈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疱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大小0.5-1mm。疮斑表皮破裂后,孢子堆周围表皮向上翻卷,逸出大量棕褐色夏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可产生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夏孢子堆处生出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大小1-1.5mm。严重时叶面上孢子堆满布,叶片枯黄,病株常较健株提早15天枯死。

病原
Puccinia carthami (Hutz.)Corda称红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孢子器球形,蜜黄色,顶端突出在寄主表皮外,大小90-150×80-140(μm);性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7-5.0×2.4-3.6(μm)。性孢子成熟时从性子器孔口排出,呈蜜露状。锈孢子器栗褐色,近圆形至条状,产生黄褐色锈孢子,圆形至椭圆形,表生微刺,大小22-32×2l-26(μm)。夏孢子黄褐色至浅茶褐色,球形至广椭圆形,球形,表面生微刺,大小22-29×22-26(μm)。冬孢子褐色至茶褐色,双胞,椭圆形,表面生瘤状小突起,有短柄,大小31.7-41.5×21.5-26.8(μm)。冬孢子萌发温限10-35℃,25℃最适。夏孢子在干燥时能存活166天。
     
发生规律
红花锈菌系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产虫担孢子引起初侵染。西北红花春播区,3月下旬播种的,30天后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又通过风雨传播引致再侵染,8月中旬植株衰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越冬。该病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流行,其流行程度取决于5-8月的雨量和浇水次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或早熟避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红花,出苗30天左右,间苗时注意拔除病株,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灌水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增强抗病力。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 量0.2%-0.4%的15%三唑酮拌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7%敌锈钠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石硫合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五月份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上一篇:

剑麻茎腐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