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黑龙江特产:长白山野生榛蘑

2018-12-17 19:00:08浏览:4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长白山野生榛蘑,别名蜜蘑、蜜环蕈、栎蕈,是真菌植物门真菌蜜环菌的子实体,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区林区。因其多生在浅山
  
  长白山野生榛蘑,别名蜜蘑、蜜环蕈、栎蕈,是真菌植物门真菌蜜环菌的子实体,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区林区。因其多生在浅山区的榛柴岗上,故而得名“榛蘑”。榛蘑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是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被人们称为“东北第四宝”。
  【生长环境】
  ●植被:榛蘑菌丝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不论是针叶树或阔叶树,还是枯木、倒木或活树根部都能生长良好,导致多种树木的根腐病。据报道榆蘑菌丝能广泛生长在云杉、冷杉、雪松等针叶树,也广泛生长在栋、柳、桦、榆等阔叶树,桑、茶、苹果、李、柑橘等经济植物,以及草毒、马铃薯、酸模等草本植物上,计200多种,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强、寄主多的兼性寄生真菌。
  ●土壤:榛蘑的菌索多生长在高山森林地里的烂树桩、朽木、枯枝落叶及有机质丰富、团粒结构良好的土壤里,特别是深沟两旁湿润的地方,生长最为旺盛。如果土壤干燥,则菌丝的生长受抑制,菌索侵染寄主的能力减弱。菌丝和菌索的生长要求湿润的土壤,但又忌土壤过湿,因此,凡有积水或土壤薪重、板结、透气性不良的,都少有榛蘑发生。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以微酸性为好,菌丝体生长最适的pH为5 -5.5。
  ●气候: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在6℃-28℃,最适温度25℃,高于30℃则停止生长。菌索生长最适温度26℃-28℃’,高于28℃,菌索易老化,变成黑褐色,高于32℃则停止生长。子实体发生适温为14℃-20℃。
  菌丝和菌索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的发生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丝、菌索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通常在树根、树桩及天麻块茎表面由于氧气充足,则菌索生长特别多,并交织成网状;而在通气不良处,则少有菌索形成。
  【特征】
  ●外形特征:
  榛蘑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盖顶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老熟后近光滑,盖的边缘有放射状排列的条纹。撕开菌盖可见蘑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稍粗,柄多弯,高5~13厘米,有纵条纹,内部松软至空心。子实体中等大,肉质,丛生或单生。菌伞初为半球形,以后平展,伞面呈浅土黄色,覆有暗色细鳞;菌髓白色;柄呈圆柱形,基部稍膨大,表面稍白色,有条纹,内部松软,呈浅褐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期变深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生长特征:榛蘑7~8月生长在针阔叶树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条上。这个时期是处于伏天,生长的榛蘑多为单个生长,人们通常称为“伏蘑”,9-10月气温转凉,这个时期会生长出多个蘑菇长在一起的“墩蘑”。
  【营养价值】
  榛蘑富含大量微量元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脂肪、人体所必须的八种氨基酸、糖类等,营养成份是一般蔬菜的十几倍(如100克的长白山野生榛蘑含蛋白质7.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7克,灰分5.1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硫胺素0.12毫克,核黄素7.09毫克,氨基酸15毫克/100毫克,钙21毫克,磷220毫克),被一些发达国家列为一类食品。
  同时具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功效,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尤其适合用眼过度、眼炎、夜盲症、皮肤干燥、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粘膜失去分泌能力、痫风、腰腿疼痛、佝倭病、免疫低下、癌症、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病的患者食用。同时,榛蘑因其多糖具有抗辐射、促进造血机能、调节免疫机能、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和保健作用。
  【榛蘑培育方法】
  ●实体培养
  榛蘑子实体培育方法比较简单,也容易培育成功。
  (1)栽培方式比较适用的有树桩栽培和野外坑式栽培。
  ①树桩穴栽选择已砍伐的新鲜树桩,在树干和粗根上用接种斧打洞穴,穴距10厘米左右。在洞穴内接人榛蘑菌种,接种处用腐殖质土或培养土覆盖以保湿。
  ②野外坑栽栽培场所的选择与天麻栽培同。培养料常用已栽培过天麻1年以上的腐朽菌材或采用配制培养料。其配方:棉籽壳或玉米芯、甘蔗渣60%,短树枝38%,过磷酸钙1%,石膏1%。用腐朽菌材的,直接将旧菌材平放在坑内,共2-3层,用腐殖土或培养土填充空隙及覆盖面上,再盖树叶或茅草5厘米厚以保湿。采用棉籽壳、短树枝为培养料的,先将棉籽壳用过磷酸钙溶液调湿,拌人少量栽培种,铺于坑内,稍压实,厚约5厘米,上铺约3厘米厚的短枝条,撒一层菌种或种材,依此再铺第二、第三层,最上撒一层稍厚密的菌种,盖好薄膜。
  (2)出菇管理发菌期温度控制在14 ℃-27℃,超过28℃时,要喷水降温,并在早晚将覆盖薄膜揭开通风。高温季节和菌丝长满料面时,应将薄膜揭去,改用树叶、稻草覆盖。一般经2-3个月发菌培养,即进人生殖生长阶段。子实体发生期应将覆盖物除去,增加散射光,温度控制在14℃-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3)采收加工当子实体菌盖平展前,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的鲜菇按大小分级供鲜销或盐渍加工,晒干烘干,成品包装贮藏,长年应市。
  ●分离培养
  (1)母种菌种的分离通常采用菌索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前者操作简便,生活力较弱;后者生活力强,操作较麻烦。菌索分离应选粗壮呈棕红色的菌索,取其尖端1-2厘米的幼嫩部分,经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刮掉菌索的鞘膜至露白色髓部,挑取约5毫米的小段,置PDA培养基上,于25℃条件下培养15-20天。采用孢子分离的,其采集孢子的装置及孢子稀释与其他食用菌的孢子分离法同。关键的步骤是移接时要挑取萌发生长快、生活力旺盛、有红棕色根状菌索的菌落,移接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即可得到优质的母种。
  (2)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800,AE20%,蔗糖1%,石膏1%。另一种配方玉米芯(敲碎)84%,麦麸15%,石膏1%。还可以采用棉籽壳47%,杂木屑40%,麦麸10%,糖1.5%,石膏1.5%。按常规装瓶、灭菌、接种后,置于20℃-25℃,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瓶即为原种,如栽培量大再经扩接1次,即为栽培种。
  【食用方法】
  东北有句俗话:“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掉魂”。就是说新婚的女儿携丈夫回门时,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鸡炖蘑菇招待,因此,新姑爷进了丈母娘家的大门,小鸡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要被与蘑菇炖在一起,作为美味奉献给新姑爷了,就得吓掉魂了。也意为此菜是东北人招待尊贵客人的一道佳肴。
  小鸡炖蘑菇有很多做法,在东北人眼中,最正宗的做法,小鸡,一定是用乡下吃五谷杂粮和虫子长成的笨鸡。炖鸡的蘑菇必须是野生的榛蘑,尤其是细杆小薄伞的那种,越炖越香,只有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衬托出鸡肉的鲜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称“简简单单的一道菜就能满足现代饮食‘一荤一素一菇’的营养首要原则,是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
  ●小鸡炖榛蘑
  --原料:
  (1)主料:干榛蘑50克,母鸡1只(约重1500克);
  (2)调料: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段、姜片。
  --制法:
  (1)将榛蘑用水泡发,去杂洗净撕片。将鸡宰杀,去毛、内脏、洗净,放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去血污;
  (2)锅内放入光鸡和适量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加入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姜,改为文火炖至鸡将熟,加入棒蘑炖至鸡肉熟烂,出锅即成。
  功效:榛蘑含有丰富的蛋内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维生素A含量特别丰富。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鸡肉其温中、益气、补虚的功效。二者组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虚、明目的功效。对眼炎、夜盲、皮肤干燥、食少乏力、胃脘隐痛、耳聋、小便频数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黑龙江集贤特产:黑豆果

上一篇:

黑龙江五常大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