鳇鱼,学名为达氏鳇,是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古生物,有“水中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称,是淡水中最大型的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与其较大支流相连的湖泊,尤其以黑龙江中游为最多,抚远是达氏鳇的主要产地,为黑龙江特产鱼类之一。
【名字由来】
乾隆年间,剽悍的赫哲族人捕获了一条古怪的大鱼,当时,谁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感到非常惊奇。按照当时的惯例,凡是民间珍稀的物品都要送到京城献给皇帝,所以这条“大怪物”,就被当地的渔民从祖国的边疆黑龙江,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送到了京城。当时的文武百官谁也叫不出这条大鱼的名字,谁也没见过它,只能根据检验的结果,认为这鱼肉不仅无毒,而且是上等的美味,于是御膳房赶紧做一盘美味的鱼肉,请乾隆皇帝品尝,乾隆皇帝尝了一口,顿时龙颜大悦,连称:“美味、美味。”食后即兴赋诗一首,诗中写到:“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翕戟,头似戴兜蝥。”意思是说,这条大鱼眼睛长的非常小,修长的身体没有鳞片,鼻子像古代的兵器长戟,头像钢盔。旁边的大臣们看了皇上写的这首诗马上称赞说:“写得好,写得好。”这时不知哪位大臣说,皇上您既然给这大鱼写了诗,为何不给它起个名呢?所有大臣都迎合着说请皇上给大鱼赐名。这时乾隆想了想说,这条大鱼是目前发现的淡水鱼中最大的鱼,可称为鱼王,从今儿起把它作为皇家贡品,每年要进宫,为皇家做贡品的大鱼王就叫鳇鱼吧。你看!这鳇鱼的鳇字,一边是鱼字旁,一边是皇帝的皇,这就是鳇鱼名字的来历,从那时起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营养价值】
鳇鱼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由于它们的个体较大,肉、卵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鲟鱼和骨髓有抗癌因子,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
鳇鱼在国内外水产品中商品价值也极高,又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皮可制革;鳔称为“鳇鱼肚”,含有丰富的胶质,可配制上等漆料,并可入药;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体表由硬磷形成的骨板是制作工艺品的材料;尤以鱼卵最为名贵,用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含脂量极高,被视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另据报道,鳇鱼所含的抗癌因子是目前的主药源鲨鱼的15至20倍。可以说鳇鱼浑身是宝,确属难得的特有经济鱼类,在分布区其自古就为最要的渔业对象。因此,积极研究开发鳇鱼的增养殖,并在大量增养殖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将大有作为。
【食用方法】
1、川芎白芷煲鱼头汤
主料:鲟龙鱼头一个,重约500克。
配料:川芎、白芷、姜片。
调料:鸡精、盐。
做法:将鱼头洗净斩件与配料一起落瓦煲煲3小时即可。
2、红烧鲟龙骨
主料:鲟龙背骨约100克。
配料:姜茸、葱茸、鸡蛋。
调料:生抽、鸡精、盐、蚝油。
做法:鱼骨切段,调味拍粉,炝蛋,走油至金黄色,起锅下姜葱、鱼骨及调料,勾芡上碟。
3、吉列鲟龙球
主料:鲟龙鱼250克。
配料:面包糖、鸡蛋、面粉。
调料:盐、鸡精、酒、沙律酱。
做法:鲟龙肉切条,入味,卤粉、蛋、面包糖,落油锅炸至金黄色上碟,跟沙律酱上即可。
4、西芹炒鲟龙片
主料:鲟龙肉200克。
配料:西芹、蒜茸、姜、葱。
调料:鸡精、盐、蚝油。
做法:西芹切段,拖水,蒜茸炒备用,鲟龙去皮切双飞,入味上蛋白走油起锅下蒜茸,姜龙鱼肉勾芡上碟,西芹围边。
5、上汤胡椒浸鲟龙肝、肠
主料:鲟龙、肝、肠。
配料:青红椒、西芹、胡椒、酒、红萝卜。
调料:鸡精、盐。
做法:起油锅下配料,上汤、调料、鱼肠肝一起煮熟用上汤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