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是贵州安顺的著名特产。蜡染有着“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的美誉,而安顺被称为“蜡染之乡”。安顺的蜡染以图案清雅脱俗、美观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贵州高原古朴风格而备受人们青睐。
一、安顺蜡染的特色
安顺蜡染主要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苗族的传统纹样多为自然纹和几何纹两类。自然纹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几何纹多为苗族的图腾和自然界万物的变形符号,以及苗族的历史文化,有的图案被认为是苗族居住在长江黄河的江河,有的图案被认为是苗族原本的山脉、城池,有的图案被认为是苗族战争的场景,大多具有史书性质;布依族大多是图腾图案,有太阳纹,有云雷纹、有回纹、有铜鼓纹,连续对称,古朴典雅。安顺蜡染一般以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为最多,现已发展有彩色蜡染。蜡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等。各种蜡染工艺品已成为中外游客追求的时尚。
二、安顺蜡染的渊源
安顺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境内的苗族墓群中发掘出宋代彩色蜡染衣裙,色泽艳丽、图案严谨,充分展示了安顺蜡染的高超技艺和久远历史。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陈列有清代皇家宫廷珍藏的一幅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黄果树地区民间蜡染源远流长,以石头寨为例,这里80%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妇女人人能画蜡。
宋代朱辅《溪蛮丛笑》有苗族点蜡幔的记载。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以木版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细斑花,炳然可观”。
三、安顺蜡染的制作工艺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l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四、安顺蜡染文化
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_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五、蜡染的保养方法
1、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出凉晒。
2、蜡染可以随时用水清洗,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也不可用机洗,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以熨烫。
3、蜡染制品买回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裱。同时蜡染由于是用100%纯棉布制成,因此还是服装、被套、床单等的极佳选择。只要运用得当,一定会让您的居室或者办公室呈现另一番情趣。
4、蜡染在收藏与保养过程中应放置在干净、整洁、无尘的环境中,并应有专人定期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