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米
台湾台东有一特产--池上米。池上米是在没有污染、水质优的台湾东部孕育出来的,自然而然拥有好味道,光是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名闻遐迩的池上饭包,就是发源于此地,池上饭包所用的材料,正是池上米。
一、池上米的小贴士
池上米原产于台湾台东县池上乡,在日治时代曾经是用来进贡日本天皇的御用米,故又称“皇帝米”。
蒸米时,不需经过浸泡,直接以米水比例1:1.2,即可煮出白皙Q软、香味四溢的米饭。
二、池上米的产地环境
池上乡地处花东纵谷平原中段一带,在中央山脉及海岸山脉之间,新武吕溪流域河谷平原上。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此区域不仅雨量丰富而且沿岸无任何工业废水、重金属及空气污染。主要灌溉水源来自新武吕溪,溪水中夹带着中央山脉所冲积下来的土壤,内含丰富的有机矿物质,对于水稻的栽培极为有利。除了水质优良之外,池上乡海拔高度在260-340米之间,日夜温差大,并有“大坡池”调节水位,所以此区域所栽种的稻米生长期长,米质特色可以完全发挥。自然纯净、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加上优良的气候条件配合,使得池上乡所生产出来的稻米品质自然与众不同。
三、池上饭包
初期的池上饭包是以竹叶包装,配菜有鲁肉、黄菜头、烤肉乾、猪肝、瘦肉片、一小块蛋饼、小虾和面粉油炸成的炸虾饼及梅子,售价为新台币1.5元。1962年起,池上饭包由原来的竹叶包饭团改以用竹片盒装饭,为今日所广为人知的池上便当。
昭和年代初期,移民陆续由台湾各地移入池上开垦。而李约典、林来富夫妇,也在这一时期由台北三重埔迁移到池上并居住在池上火车站前,昭和15年起开始在池上车站月台上贩卖番薯饼,此为池上饭包的前身。二战之後,李约典夫妇改卖竹叶包饭团,即是第一代的池上饭包。
之後李约典夫妇之子李丁保在车站任职,李约典夫妇於是便将饭包便当带到火车上卖,而在李约典夫妇之後,由李丁保的妻子李陈云继承家业继续从事卖便当的工作。而当时在花东地区铁路行驶的是蒸汽火车,由花莲到池上必须花费七个小时,池上到台东则要五个小时,旅客途中无法下车购买食物而必须挨饿,於是李陈云开始改饭团为饭包,一方面补贴家用,一方面服务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