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罗泉镇以来。历经试验示范推广阶段,通过近20年的生产实践,对不同土壤、不同方式的播种试验,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现在旱育秧技术已是我镇一项成熟的水稻育秧新技术。经过反复试验对比、筛选出酸性黄沙地,作为最适宜旱育秧土质,在有该类土质的地方,适合大面积推广,罗泉境内的水稻产区,水源条件都比较差,多数年份育秧用水困难,大田也不能保证按时栽插,推广旱育秧是不二选择。在我镇旱育秧技术推广的同时,其增产效果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实行旱育秧的移栽田,不论坝地、丘陵还是山区,旱育秧由于移栽后长势迅猛,茎粗杆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可使每亩增产50―100公斤以上,增产增收明显,受到农户欢迎。但旱育秧的另一项突出表现,却鲜为人知。那就是水田育秧所不具备的迟栽也能夺高产。它是本人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一项新技术。
二00七年上半年旱情严重,五月份基本无降雨,导致很多稻田无法栽秧。进入六月(农历五月初二)才下过一场大雨,但此时早已错过了水稻栽插季节,正季栽插的秧苗已栽50多天,拔节期已快结束。秧龄已达80天以上,水田育秧未能移栽的秧苗仍在生长,由于过于荫蔽主穗已有孕穗,再移栽本田,会出现二次抽穗,产量低,已无多大意义。然而旱育秧却由于长时间缺水,无数次萎焉,秧苗基本停长,表现植株矮小,主茎和大分有2个以上节,但未出现孕穗现象。凭直觉认为尚有移栽价值。
农历五月初四(端午节前一天),在整田一次性施足肥料的基础上,请人将原来可中苗移栽4亩的秧苗,栽入不足两亩的田中,每窝保证基本苗不低于12株,株行距为8寸×8寸。
移栽后三天观察,秧苗已长出一厘米的新根,且较粗壮,没有返青期,7天以后开始分蘖,长势迅速。
移栽20天后,全田基本封行,生长势仍偏旺。稻蓟马等害虫发生,全田防治一次,并加入三环唑预防叶稻瘟。
移栽一月后,秧田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主茎没有出现先抽穗现象,生长基本一致。拔节初期,因长势过旺,全田割叶一遍,割去上部叶片近三分之一。控制住旺长秧苗,发育正常,并于孕穗初期,施药防治一次螟虫和其它害虫。
移栽47天后进入抽穗期,此时进行一次稻蝽象(打屁虫)防治和施三环唑预防穗颈瘟。由于肥水充足未施粒肥。
移栽95天后(农历八月初十),籽粒达九成黄,请人收获,并全部过称,折算成丈量面积,亩产可达830斤以上,只比正季亩产低不到100斤,效果令人满意。
试验总结:纵观其整个生长期,时值盛夏,又肥水充足,加上旱育秧因移栽入水田,各项生理功能被重新激活,长势迅猛,各个发育时段均有提前,才能实现超正常生长且夺高产,通过试验总结出旱育迟栽高产栽培技术是:
1、品种为川香优2号,生育期明显长于冈优系列7天以上,所以迟栽应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而且长势旺分力强,耐肥水,抗倒伏,高抗稻瘟病(因盛夏时节高温、高湿容易发生叶稻瘟)。
2、旱育稀植保基本苗:旱育是保证迟栽高产的关键因素。水田育秧,田面即使开裂,也不能停滞其生长发育,移栽时秧龄达到75天以上,必然产生二次抽穗,收获麻烦,个体发育不良,产量低。而旱育秧在干旱严重时,生长缓慢至停长,秧龄弹性大,不易老化,入水后具有快速生长的爆发力,而水田育秧无此功能,这也是旱育秧的最大优势,各生育阶段提前能促进早熟,因此,不能保证正季栽插的地方,只能旱育保栽,播种应增加种子50%以上,且稀播除好杂草,保证迟栽田基本苗。
3、底肥追肥同时施,割叶控徒长。迟栽田生育期很短,必须一次性施足所需氮、磷、钾肥料,氮肥稍重一些,促速分蘖,肥料应选优质复合肥加尿素。土质差的稻田更应如此。肥料过量的田块,可在拔节初期进行一次割叶控徒长。割叶控长是迟栽田必用配套技术。除非有绝对把握控制好施肥量。割叶应在分蘖末期至拔节中期、最迟在孕穗初期,过迟割叶影响产量,可全田割去顶部叶片四分之一左右,减少荫蔽,增强光合作用。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4、狠抓病虫害防治:迟栽田由于水肥充足,秧苗嫩绿,稻蓟马、螟虫和飞虱,打屁虫集中危害,必须加强防治,否则高产无望,另外应注意稻瘟病,纹枯病的防控。发生叶稻瘟,立即割叶三分之一左右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