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22日电题:山村“燕”归来——四川剑阁县女“村官”邓小燕印象
新华社记者蒋作平、刘坤、萧永航
剑门蜀道边,有位好姑娘,她就是四川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支部副书记邓小燕。
她用两年时间,就把村里的大米卖出好价钱,贫困户脱了贫、村民赚了钱,大家给她封了个雅号——“贡米书记”。
邓小燕不仅年轻漂亮、穿着时尚,而且知识丰富,出口成章,一点不像传统印象中的山里姑娘,也不像想象中的女“村官”。记者见到邓小燕时,她穿着高跟鞋、身着连衣裙,正带着两位客商考察。
“我们镇位于北纬32度,海拔适中、昼夜温差大,纯农业乡镇无污染,用的是省农科院选育的川优6203、宜香2115良种,生长周期160天到180天。大米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维生素含量也高,闻着香甜,吃着糯而不腻,是历史悠久、‘自带光环’的东宝贡米……”
送走客商,邓小燕给我们讲起了她的故事。
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的邓小燕,已经在珠海上班,月入上万元。事业起步良好时,她却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回乡搞农业。
邓小燕回乡成立了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包装、销售土鸡、香肠、菜籽油等山区特色农产品,时间一长,她开始打起了从小耳濡目染的“东宝贡米”主意。
“《江油县志》记载,东宝产出的皇室‘贡米’,明、清年年进贡朝廷。有深厚农耕文化的底气,我一下子对种水稻、卖大米有了信心。”瞅准了路子,邓小燕立马联系农户签订合同,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
村民们听说这个时髦的“小美女”要搞贡米,纷纷发出了“她吃不了苦,又不懂农活,闹着玩儿,别当真”的质疑,结果响应者寥寥。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只在乎自己怎么做。做好了给大家看,只要我兑现承诺,村民尝到甜头,不怕没人跟着干。”邓小燕“人小志气大”,多次“软磨硬泡”后,一些农户和她签约,开始小面积尝试。
“不搞不知道,一搞吓一跳”,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生产的大米,经过邓小燕包装上市,在几大电商平台卖到了12元到32元一公斤,吓了所有人一跳。眼看赚了钱,更多村民踊跃参与。2017年,“东宝贡米”种植面积达到600亩,仅种植水稻一项,参与村民人均收入就在4000元以上。
为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在东宝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邓小燕的公司又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统一生产计划、生产资料、技术培训、技术规程、品牌包装和保护价回收的“五统一保”方式运作。2017年,“东宝贡米”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种植规模1000余亩,带动种植户364户,其中贫困户68户、204人。
小试牛刀的成功,并没有满足“贡米支书”的胃口。
“大米毕竟是我国最普通的农产品,价格一定会有‘天花板’,要想让老乡得到更多实惠,就必须挖掘贡米的‘附加值’。”邓小燕脑子中的“作战图”分两路行军。
——成立成都吹糠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农业产业扶贫+厨房新零售+电商”模式,2018年计划在成都开设50家“现碾米·城市打米坊”,让城市居民体验现场打谷、现场碾米的过程。从田间到餐桌,让消费者吃到营养丰富、地道新鲜的大米。
——打造“贡米文化康养旅游”项目,利用当地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环境优势,在东宝镇杨家河水库建设形成4平方公里的美丽山水景观,游客既可以湖水荡舟、湖边避暑、湖边夜宿,又能观赏千亩贡米梯田、探索贡米形成之谜、领略农耕文化之美。
“我就是要用一粒米撬动整个产业!”在对记者说出这句话时,她神情坚定,胸有成竹,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样子。
2018年1月,邓小燕当选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更高的平台带来更多的机会。许多公司、投资人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但邓小燕心中早有打算。
“城市打米坊项目,已经有30多家公司来谈,但是我准备把机会留给返乡创业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多多反哺农村,真正带动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秦巴山区的四川广元市,像“贡米支书”邓小燕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青川县“海归蜂蜜姑娘”王淑娟,受邀赴美为阿里巴巴上市敲钟;朝天区复旦大学EMBA贾代军,打造电商平台整合土特产资源;苍溪县岫云村村支书李君带领乡亲开办“扶贫餐厅”……
山村“燕”归来。这些年轻的“春燕”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正从五湖四海回到故乡,逐渐成长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