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技术如下。一、选地与整地。红麻对土地的要求不严格,最好选黑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必须精细整地,以伏秋松耙整地为主,以便吸纳降水。春天整地以耢耙为主,最好采取耢、耙、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以利抗旱保墒。整地做到地面平坦,上虚下实,没有坷垃。整地质量差,播种后不仅出苗慢,不整齐,还容易引起“吊死苗”。二、适时播种1.播种期。早播延长了红麻的有效生育期,可以增产。以0~5厘米处土温稳定在12℃时播种为好。播种时应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及时完成。2.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决定,发芽率在70%的种子,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5千克~2千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70%应按比例酌情增加播种量。3.播种方法与技术。采用垄距65厘米,垄上双行,精播机播种,每延长1米下种粒数35粒,播深3~4厘米。播种时要求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播后轻压。三、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及时管理,促苗早发1.抓全苗。红麻播种后常因土壤水分不足,种子落干而不能萌发成苗,或因播后大雨,土壤板结,种子萌芽后,不能出土,有的出苗后又常因地老虎、蝼蛄等害虫及立枯病、炭疽病等为害,造成缺苗断垄。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首先要在严格把握好播种质量关的基础上,播后遇雨土壤结壳时,及时用钉齿耙耙碎表土,助苗出土;其次早防病虫害。2.早间苗、定苗。齐苗后3~5片真叶间苗,7~10片真叶定苗,定苗株距4~5厘米。定苗时要以全田达到苗齐苗壮为标准,采用以等高为主、等距为辅的方法,去高去低留中间,去病去弱留壮苗,去密留稀,要留下生长整齐的壮苗。3.中耕除草、排水防涝。红麻为双子叶作物,可用杀单子叶的除草剂除草。红麻虽具较强的耐涝能力,但苗期耐涝性较差。及时中耕松土保墒,生育期内中耕3遍,人工除草3遍。4.合理密植。因土壤肥力、施肥量、地势和灌溉条件的不同,麻田密度也应有所不同。土壤肥力低的麻田密度比肥力高的大些;施肥少的麻田密度要比施肥多的大些,地势高的要比地势低的大些,中熟品种的密度要比晚熟品种大些。一般红麻定苗密度33万株/公顷。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品质。麻株在开花并结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即可收获。随即整株或剥皮沤洗。红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小地老虎、蚜虫、小造桥虫等病虫害。5.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四、科学施肥。每667平方米施肥总量尿素22千克、二铵11千克、硫酸钾23千克(折合每667平方米纯量氮12.1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钾7.6千克)。1.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深施尿素5.2千克、二铵11千克、硫酸钾13.8千克。2.追肥。15叶龄(播种后50天)进行追肥,用肥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9.5千克、硫酸钾9.2千克。40叶龄补施,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3千克。五、灌水抗旱。春旱会影响麻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定苗后结合追肥及时灌水,做到边追肥、边浇水,肥水结合,促苗早发。六、收割。红麻全生长期为120~150天,达到工艺成熟时,应采取人工贴地收割,不应留茬过高,以免影响产量。造纸用红麻收割后铺地晾晒,按30~40厘米直径捆绑或捆搭成“人”字形架立于地中,水分低于20%(防霉)即可搭垛,以备沤洗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