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别名元参、乌玄参、浙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学上以根入药,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糖类及氨基酸、挥发油等,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滋阴降压、润燥生津、解毒利咽等功能。主治温病烦渴、咽喉肿痛、阴虚火旺、潮热盗汗、目赤失眠、淋巴结核、津亏便秘等。主产于浙江、安徽、贵州、湖南等地。
1.形态特征及习性
1.1形态特征玄参株高50~150cm。根椭圆柱形或纺缍形,黄褐色,常分叉。茎直立,四棱形。叶对生,叶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呈圆锥状,花序和花梗有明显的腺毛,花萼5裂;花冠褐紫色;雄蕊4枚,二强;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种子椭圆形,黑褐色,具10条纵横线。花期7~8月,果期8~9月。
1.2生长习性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当气温12℃时开始出苗,20~27℃时茎叶生长发育较快,在地上部生长发育高峰后,根部生长才逐渐加快,21~26℃为根部生长发育最适时期,根部明显增粗增重。玄参生长期为3~11月,其中,3~5月为苗期,5~7月为茎叶生长期,7~9月为块根膨大期(地下块根生长迅速,干物质大量积累,根长15~25cm,根直径2~3cm,子芽5~20个),10月以后地上部分开始枯黄倒苗。种子发芽适温为30℃,但发芽率较低,寿命为1~2年。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宜。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植株生长差,根部易腐烂,不宜栽种。前茬作物应避开白术茬,以减少病害。整地前,先撒施优质有机肥6万~7.5万kg/公顷,三元复合肥750~900kg/公顷,深耕25~30cm,耙细整平。北方地区多垄作,垄底宽60cm;南方地区多畦作,畦高20~25cm,宽120~140cm,畦间距25~30cm。生茬地宜垄作。
2.2繁殖方法主要用子芽(也叫根芽、芽头)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2.2.1子芽繁殖。南方多采用冬种,即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北方多于2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种植。栽前挑选无病、粗壮、洁白的子芽作种,按行距40~50cm、株距35~40cm,开深8~10cm的穴。每穴放子芽1个,芽头向上,覆土3cm,稍镇压。用子芽量750~900kg/公顷。2.2.2种子繁殖。分秋播或春播。南方宜秋播,幼苗于田间越冬,培育1年即可收获;北方宜早春育苗,至5月中旬苗高5~6cm时定植,当年也能收获。但因种子繁殖根细小,产量低,质量差,故生产上很少采用。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一般4月中旬开始,6月中旬结束,共锄3~4次。封垄后,不再中耕。
2.3.2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施人粪尿1.2万~1.5万kg/公顷;第2次在苗高30cm时,追三元复合肥225~300kg/公顷;第3次在7月中、下旬,施三元复合肥600~750kg/公顷。每次追肥后都要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
2.3.3培土护芽。玄参芽头着生过浅,易露出地面,影响块根膨大。培土可以保护芽头,使白芽头增多,减少花芽、红芽和青芽,提高芽头质量,还可起到保肥、固定植株、免受风害、保墒防旱的作用。培土多在6月中旬进行,用锄头将畦间土壤壅培在植株旁边即可。
2.3.4排灌。出苗期和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浇水,雨季要疏沟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2.3.5除蘖打顶。春季幼苗出土,每株选留1个健壮的主茎,剪去其余的芽。7~8月植株长出花序时,应及时除去,以集中养分,促进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2.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斑枯病、白绢病和红蜘蛛。斑枯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防治;白绢病用77%可杀得500~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虫害红蜘蛛用40%乐果800倍液、1.0%阿维菌素2000倍液、15%扫螨净1000倍液防治。
3采收加工
3.1采收用芽头繁殖的,于当年霜降前后、地上部枯萎时收获;用种子繁殖的,于第2、3年霜降前后收获。收获前先割除地上茎,然后挖出参根,取下芽头,切下根部即可加工。
3.2加工把收获的参根摊放在晒场上,曝晒4~6d,并经常翻动,使之受热均匀。晚间要堆积盖好,以防霜冻。晒到半干时,修剪芦头及须根,堆积使其“发汗”,使块根内部变黑,4~6天后再曝晒,如此反复堆晒,直至全干,即可供药用。如遇雨天,也可烘干,温度控制在40~50℃。烘至半干时,堆闷几天“发汗”再烘,直至根部完全变黑为止。一般可产鲜品11250~15000kg/公顷,折干率20%左右,即可产干品2250~3000kg/公顷,高的产量可达6000kg/公顷以上。以条粗壮、质坚实、断面黑色、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者为佳。
4留种技术收获时,严格挑选无病、健壮、白色、长3~4cm的子芽(芽头)作种芽,把子芽从根茎(芦头)上掰下后,先放在室内摊放1~2d,再在室外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30~40cm的坑贮藏,北方可深些或直接贮放在地窖内。坑底先铺稻草,再将种芽放入坑中,厚35~40cm,堆成馒头形,上盖土7~8cm,以后随气温下降逐渐加土或盖草,以防种芽受冻。坑四周要开好排水沟,一般每坑可贮100~150kg子芽。贮藏期要勤检查,发现霉烂、发芽或发须根,应及时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