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一书背后的故事——
“老记者”童禅福50载“三农”调研路
樊国安 本报记者 金慧英
近日,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获得者童禅福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您撰写的《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中国‘三农’调查》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我们决定作为重点图书予以出版。”听到黄书元肯定的话语,童禅福激动地说:“人民出版社是我‘圆梦’的福地,这部书稿是我50多年调研‘三农’问题和关注乡村振兴的‘圆梦’之作。”
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童禅福以74岁高龄的“老记者”的身份,以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的“三跑”调研精神,以对“三农”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千村万户,撰写了这部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实证意义的书籍。该书由“导言”“引子”“集体化道路”“阳关道与独木桥”“挑战‘三农’的报告”“坚定走好自己的路”“抉择道路的报告”“新‘三农’现象报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憧憬”等12个重要章节组成,作者实地走访调查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选择河南、河北、天津以及浙江等地的8村1乡作为考察重点。从这几个乡村标本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变迁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概括、提炼,总结出一条以新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共同富裕之路。该书附录中的《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和问题思考》等5篇调研报告,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孜孜“寻路”的深刻观察和前瞻性思考。
50多年来,童禅福一直密切关注“三农”问题,他访遍千村万户,相继写出了200多篇调查报告。这本25万字的大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撰写而成的。2016年他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主办的内刊《国是咨询》上发表了调研报告《历史大变局下的农村新集体经济》,用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等一批在全国坚持新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证明“新集体经济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了“四个真正”:真正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坚定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理想;真正实现了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真正做到全村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真正做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农民群众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