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特性
黄刺梅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株高3m左右,分蘖枝密集,外缘枝开展,小枝褐色或红褐色,有宽扁的硬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5枚,小叶片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托叶很小,带状或披针形,下部与叶柄连生。花单生于叶腋,无苞片,萼片披针形,花朵直径约4cm,黄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期4~5月。重瓣品种花后一般不结实,而单瓣品种则有较高的结果率,果实近球形,8~9月成熟后为红褐色。
2 生态习性
黄刺梅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和干旱,怕水涝。多生长在海拔600~1 200m的向阳坡灌木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贫瘠、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因此最好种植在向阳、干燥的地方,荫蔽处则因光照不足而使枝条生长细弱,开花稀少,花朵变小。
3繁殖方法
3.1分株一般在3月中下旬,芽萌动之前进行。分株前先将枝条重剪,将整个植株全部挖起,分成几份,每份至少要带3~5根枝条和部分根系。苗木栽植后浇1次透水,以保证成活。
3.2压条在生长季节进行,以7月成活率最高,方法是将当年生的嫩枝压入土中,很容易生根,翌年春季与母株分离移株。
3.3扦插进入雨季后,剪取1、2a生植株上健壮的当年生的木质化枝条做插穗,每段长10~15cm,留上部的2~3片叶,为了促进生根,用ABT生根粉对插穗扦插部分浸泡处理,处理浓度为50ppm至100ppm,处理时间为24h,然后插入沙土深度的一半,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约40~50d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3.4播种多用于单瓣品种的繁殖,秋季果实成熟后取出种子,沙藏越冬,第2年春季播种,种子具有很高的出苗率。
此外,对于重瓣品种的黄刺梅,还可用单瓣黄刺梅或2a生的蔷薇做砧木,进行嫁接繁殖。
4栽培管理
黄刺梅的管理粗放,移栽时,在穴内施少量腐熟的堆肥或其它有机肥作基肥,栽后浇透水,隔3d左右再浇1次,便可成活,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为了使其枝繁叶茂,可隔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浇水应视干旱情况,一般在花前要浇1次水,入冬前浇足越冬水,雨季还要排水防涝。冬季落叶后进行修剪,将枯枝、老枝、细弱枝、病虫枝剪去,过长的枝条剪短,对于生长多年的老枝可疏剪内膛过密枝,以增加植株内部的通风透光,有利于第2年的生长。对1~2a生枝条最好少剪,以免减少开花量。
黄刺梅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发病时,叶片两面布满白粉,使叶片皱缩,后期在叶面着色许多黑色小点。初侵染期喷1次15%的粉锈宁,兑水700~1 000倍。生长期喷50%代森锌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另外,消灭病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白粉病多以其闭囊壳随病叶等落入地面或表土进行传染,因此一定要及时清除病落叶,并进行翻土。黄刺梅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用50%的敌敌畏8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喷洒防治。
6园林应用
6.1单植黄刺梅叶片秀丽,花盛开时,一朵朵金黄色的花与绿叶相衬,显得格外灿烂醒目,而单瓣品种秋季红褐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其春季观花,秋季观果,夏季则绿叶婆娑,是花、叶、果俱佳的园林花木,这使得它非常适宜单植于开阔空旷的地点,如大片草坪上、花坛的中心、道路的交叉口以及道路转折点、缓坡、开阔的湖池、河岸边等处。
6.2丛植黄刺梅可三五成群较为紧密地丛植在一起,也可与其它彩色叶树种群植或片植,构成景观林。
6.3绿篱黄刺梅分枝性能好,萌蘖力、萌芽力旺盛,可密植成绿篱起到围挡、遮盖以及分隔空间的作用。
6.4道路绿化黄刺梅适应性非常强,可种植在城市道路两侧及分车带内,高速公路边坡地上种植,则有不错的景观效果。
6.5庭院绿化黄刺梅造型优美,花形别致,适合庭院绿化应用。尤其适合种植在松柏等深颜色的常绿树木前面,其深绿色的背景更能衬托出花色的明丽,也可栽种于建筑物的朝阳面或侧面,可以极大丰富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