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膜荚黄芪,以根入药,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肌等功效,药用以2~3年生为主。近年来,作为保健品的1年生黄芪深受消费者欢迎,种植效益高。
1.选地与整地 黄芪喜凉爽,耐旱、耐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地块种植。
2.种子处理 黄芪种皮坚硬,播种后不易发芽,所以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浸于50℃的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然后涝出洗净摊放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也可以在种子中加入2倍的河沙进行搓揉,擦伤种皮,促使种子快速发芽。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4~15℃。
3.播种 春播适期为4~5月份。用翻地起垄机播种,垄宽160厘米、高20厘米,垄间距20厘米,每垄播种9行,播深3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1.5~2.0公斤,播后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4.水肥管理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000公斤、配方肥或复合肥25公斤。在间苗后的6~7月份,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肥。播种后采用喷灌方式浇水,达到床面湿润,确保齐苗。出苗后,根据降雨情况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天旱时应进行喷灌浇水;雨季田内积水时,应注意排水,防止黄芪烂根。
5.间苗与补苗 当苗高5~7厘米时,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3~5厘米。当有缺苗断条时,应结合定苗移植补栽。
6.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垄台培土,使垄台保持原来的宽度。一般需除草2~3次。
7.病虫防控 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应用杀虫灯和性诱剂等诱杀技术、粘虫色板等生态防控技术和应用生物源农药控害技术,科学筛选应用化学安全控害技术,将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推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黄芪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防治。紫纹羽病危害黄芪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穴用石灰粉消毒。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安全使用,遵守国家GB/T8321.1~7的标准要求。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在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8.适时采收 严格按照农药、化肥施用后采收安全间隔期的规定要求采收。根据中药材的质量、产量、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生长年限和采收季节,做到适期、适时采收。9月末至10月初采收并进行分级。采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后将根理直、捆成把,然后继续晒干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