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原生于亚洲和南北美洲,是园林上重要的花木,其中有数种是日本产的,日本从奈良时代起就已有栽培。八仙花具有蓝色萼片组成的美丽的球状花序(八仙花美丽的着色部分不是花瓣,而是萼片),即所谓绣球型八仙花,这种类型的花在野生种中没有,绣球型八仙花的形成过程尚不明确,然而萼边型花序的数个种,例如罗马尼斯八仙花(H. ma-crophglla f.nomalis)、红八仙花(var.acuminata)等,是由绣球型花序的芽条变异产生的。
从1789年到1900年代初期,日本的八仙花(H.macrophylla Ser.)、红萼八仙花(f.rosea)以及甘茶八仙花(vat. thun-bergii)等传入欧洲后,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家在此基础上育成了新的品种,一般称为西洋八仙花,主要用作盆栽观赏,植株矮小,着花容易。
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生产,日本在1965年以后产量增加,用于庭园种植。有关八仙花开花调节的研究工作始于1950年以后,现在不但可以早期促成开花,还可利用冷藏方法抑制栽培。
二、生长发育与开花的特性
在自然条件下,顶芽或充实的腋芽在3~4月萌发新枝,6~7月开花。秋季当气温在15℃左右时花芽分化,据小杉等(1960)在香川作的调查,10月中旬当平均气温处于20℃以下时,开始分化小花原基,11月上旬分化小花萼片,到11月下旬分化花瓣、雄蕊、雌蕊,而花粉与胚珠的形成是在花梗开始伸长约1.5个月后的5月下旬,亦即萼片开始着色之前。一般温带花木在越冬之后完成花芽分化并开花的种类多,然而从雌蕊分化起到花粉、胚珠分化需时半年的种几乎没有。
曾作过低温、短日照与花芽形成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短日照促进花芽形成,高温、长日照抑制或阻止花芽形成。
花芽开始分化的温度,据早期研究报道(Struckmeyer,1950~ Shanks,1951)为18。--20℃以下。据森田等(1978)对“埃尔多拉多”品种的研究认为,在10~-~25℃范围内,温度低的花芽分化快,适宜的温度为4。~4.5℃以下,在此温度下处理40---50天的植株,开花正常。
link等(1954)把花芽开始分化的植株,分别置于1℃、4.5℃、8℃、10℃处理15--,45天,然后栽培在15℃条件下观察开花状况,结果是10℃处理的不开花,8℃以下处理15天的花茎伸长,开花受抑制,8℃以下处理30天以上的大部分正常开花。其他报道结果类似,可见开花的低温要求0℃一10℃是有效的,适宜的温度是4。-4.5℃以下,处理40--50天的植株,开花正常,处理温度高,处理时间相应加长,这是早期促成开花的重要问题。
三、开花调节
经过低温感应的植株,移到10℃以上或15--18℃条件下栽培就容易开花,促成开花就是应用这个道理,而采用入室加温的方法。在日本一般是在1月上旬以后入室,从入室到开花所需日数为10℃70--90天,18℃60--70天,25℃50--55天。
如要再提早开花,也可进行人工低温处理,实用的方法是把具有花序的植株,置于O。--4℃条件下冷藏40天,在11月中旬以前花芽开始形成的植株,早期促成是有可能的。
此外,还可利用冷藏方法进行抑制栽培。将植株于1月下旬贮藏在冷藏库内,4月起陆续出库栽培,出库后2~3个月即可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