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粉病
无论豆科还是禾本科牧草均会感染本病。发病的植株在叶片、茎秆、荚果上出现白色的霉层。感染后期这些部位会出现黑褐色的闭囊壳。在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可造成产草量下降5O%、种子产量下降3O%以上。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发病时可喷酒石灰硫磺合剂、lOOO倍稀释的托布津5O%的可湿性粉剂或者多菌灵lO%的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喷雾。
二、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发生在豆科牧草上,以苜蓿、沙打旺、白三叶等发病较多。侵害的主要部位是根茎和根系,造成根茎下根系变成褐色、水渍状并腐烂死亡。发病部位在春季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随后产生小瘤状黑色的菌核。该病常常造成牧草缺苗断垄或者成片死亡,草地牧草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对准备种植牧草的地进行深翻,以阻止菌核的萌发,对牧草种子在播前用比重l.O3~l.lO的盐水选种,来清除种子内混杂的菌核,然后再播种牧草。种植后的牧草,在夏秋季节,可用喷酒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用药2~3次,用药间隔l5天为宜。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应进行倒茬轮作。
三、菟丝子
菟丝子是-种寄生植物,种子很小,易混杂在牧草的种子和土壤中,播种牧草时会随牧草种子-起入地生长,有时会在种植牧草地块的土壤里直接萌发生长,形成丝黄,寄生在牧草的茎枝上,每株菟丝子缠绕牧草3~5株,吸取牧草的养分和水分,导致牧草因养分缺乏而生长受阻,严重时会造成牧草死亡。发生此病害比较普遍的牧草主要有苜蓿、沙打旺、白三叶、野大豆、小冠花等,且随着草地种植栽培面积的扩大,该病害的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对草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防止菟丝子随牧草种子传播。选用无菟丝子侵染的牧草种子进行种植,为达到这-目标,应建立无菟丝子危害的牧草种子田。刈割和拔除染病植株,在菟丝子结实之前拔除或者进行刈割,是防止菟丝子蔓延的有效方法。用l.5%~2.O%的ニ硝基邻甲苯酚和ニ硝基酚溶液进行喷酒,可防止菟丝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