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名贵的水产品多数来自海洋,人们称之为海鲜,它包括鱼、虾、贝和藻类等各种海洋生物。一般大众观念中海鲜就是养殖管理要专门技术、价格相对比较贵、饭店、餐馆买单时不能打折的那一类水产品,属于高消费的层次。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猛海鲜”日益红火起来。海鲜存养技术就是随海鲜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养殖技术,它综合了多种技术,包括海水配制技术、增氧技术、饲料配制技术、污水过滤技术、水循环技术、光电技术及物理吸附、化学调控、生物净化、封闭式水循环等手段,营造海鲜存养环境。
在存养海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配制合适的人工海水海鲜水产运抵目的地后,先要进行清拣,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然后进行冲洗,冲洗方法是将海鲜品用淡水或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分钟或用0.2ppm杀菌威消毒。如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经曝晒或化学方法除氯后方可使用。经去氯后的水用深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之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
二、控制适宜的水温
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一般控制在适温范围的下限,减缓其新陈代谢,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15℃。温度升高,水中的含氧量就会减少,将影响水质的变化,引起缺氧,水温升高还会促进水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水温过低时,会影响其存活率,则应设法提高水温。
三、保持充足的溶氧
鱼类、虾、贝等均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存养期间若发现浮头,说明水中缺氧,一般存养海鲜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不适合鱼类生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存养密度、水中有机物质多少、
气压高低有关。因此改良水质,配置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存养的数量,增加光照时间,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缸、箱)的水,均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四、科学投饲
在存养过程中,暂养池中的水有时会变成浑浊不清,这可能是喂养的饲料投得过多,致使残饲浸渍在水中,由于细菌和病原菌的繁殖,使水质变坏,产生腐臭味,并变成白色或灰白色,此时应彻底将水全部更换,清池消毒,把存养的海鲜捞出用浓度为0.3ppm的杀菌威消毒后,再放入新配制的水池(箱、缸)中,同时应酌量减少饲料或停止喂食。若再发现池底积存剩余的饲料残渣,可用虹吸管及时把残渣吸出,清除干净。若换水后水仍混浊,应对暂养池(箱、缸)内的砂石,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五、调节水的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与各类海鲜的生存息息相关。当水的酸性过强时,鱼会呼吸困难死亡,许多毒物的毒性也随pH值的下降而增强。当水的碱性过强时,鱼的鳃组织便会受到腐蚀,从而影响鱼的正常生活。
调节水质的酸碱度常用的是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在使用前要把这两种药品分别溶解在中性水中,配成1:100的溶液使用。磷酸二氢钠用于降低pH值,即增大水的酸性;碳酸氢钠用于提高pH值,即增大水的碱性。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把配制好的溶液逐滴加到水里,充分搅拌要不断用pH纸测试,直至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水的酸碱度的变化应控制在0.1范围内,因为pH值剧烈变化,对存养很不利,有经验的饲养管理人员,往往从海鲜的游泳方式、食欲和水色,便可大体判断水质是否变坏,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测定pH值。如果水质确实不适宜存养海鲜时,应立即换水。
六、存养管理
勤检查。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充气是否足够,水流是否畅顺。
勤清理。及时清理存养池(箱、缸)中死亡的海鲜品,避免由于死海鲜腐烂而引发水质恶化。
勤观察。要经常观察存养海鲜品是否有不正常的反应,水质状况是否保持良好,遇到情况,应及时查出原因,立即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