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池塘主养黄颡鱼养殖技术

2018-12-19 13:42:28浏览:59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黄颡鱼,广东俗称黄骨鱼,又名黄姑鱼、嗄鱼、黄腊丁、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较小,但产量大

 

  黄颡鱼,广东俗称黄骨鱼,又名黄姑鱼、嗄鱼、黄腊丁、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为优良水产品,是大众消费的水产品。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度,最佳生长温度:25~28度,耐氧能力一般。

  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受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且因其为底栖鱼适应与各种鱼混养,人工养殖规模逐渐增大。黄颡鱼的市场价格一直坚挺,目前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名优养殖品种之一。

  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问题是水花成活率较低,较难标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黄颡鱼长至2公分很容易感染车轮虫;二、在鱼苗5公分时,容易出现“一点红”的细菌和病毒病;三、因为开口饵料难以把握。所在业内人士建议在放鱼苗前应培养适口的浮游动物才投苗,增加成活率。

  一、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水深1.5-2米的池塘,淤泥较少,池塘面积大概在5-20亩左右。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漂白粉10-15斤,溶解化浆后全塘泼洒,以杀灭塘中野杂鱼和病原体原生物。清除塘边杂草,清塘消毒后5-7天,加注新水深1米左右。进水口用80目密网制作的2.5米以上的网袋裹住滤掉水体中的野杂鱼及蛙卵和其它的敌害生物。施入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苗摄食。放苗前应进行试水,待确定无毒后就可以投放黄颡鱼苗了。

  二、种苗放养

  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在4月份左右,放养密度为1.5~2万尾/亩左右,具体数量要视自身的鱼塘条件和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而定。苗种应选择规格较大、整齐、体色鲜艳、无外伤、活泼、健康的黄颡鱼苗进行投放,以保证投放种苗后其成活率更高。在广东,多以养殖黄颡鱼为主套养少量四大家鱼的养殖模式。黄颡鱼:四大家鱼的比例约为:10:1。这样能够更好地利用水体的养殖空间和饲料,而且还能提高池塘的自我净化能力。池塘前期的水深约为:0.8-1.2米,后期约为1.2-1.5米,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如果是高温季节,要及时加注新水,并开启增氧机,增加池塘的溶氧量,每隔15天用生石灰全塘消毒,并调节池塘的PH值,使塘水的PH值在6.0-8.0之间。

  三、鱼病防治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黄颡鱼的常见疾病有:黏孢子虫病、烂鳃病、出血性水肿病、水霉病、肠炎病、小瓜虫病、锚头病等。由于黄颡鱼是无磷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及菊酯类农药等比较敏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而死亡。

  四、适时捕捞

  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适时起捕上市,尽可能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山西运城独创苹果双套袋技术

上一篇:

鸡长虱子该咋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