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鲍鱼捕后不要马上运输,尽量要在分笼养几天,来淘汰受伤鲍和肌体不健康的个体,使其恢复活力,增强对接下来长途运输新环境的适应力。至于交通工具,容器和方法,应根据运输时间而定。1天内运输,可 用充氧袋,或运输箱保湿干运;长途海运,则采用大容器,流水或流水与干露两种互相交替方式进行,可保活7天以上。
魁蚶
魁蚶原料要鲜活,无异味,无机械损伤。用海水冲洗干净,拣出死、伤及壳顶光秃变白者,按个体大小划分等级,控水2~4小时。定量包装,用0.5毫米厚的塑料袋,规 格为500毫米×300毫米×170毫米;25毫米厚的泡沫保温箱,规格为500毫米×310毫米×200毫米;纸箱的规格510毫米×320毫米×240毫米。另外,还有封口胶带、皮筋。包 装时先把塑料袋口朝上装在泡沫保温箱中,将魁蚶壳顶朝下,壳腹缘朝上,按层次装入。装满后排除袋内空气,用皮筋把袋口扎紧,盖上箱盖,把保温箱装在纸箱内,封口。最好马上运往机场,保藏温度不能低于-4℃。搬 运装卸时箱子不能倒置,乱扔。活魁蚶出口,经济价值很高,除空运外还有船运。气温较低季节,死亡率低,但有时管理不当,会整船死亡。主要原因是保管不善,鲜活度低,运输时间长,温度偏高,部分魁蚶死亡后,腐 败流出的液汁会逐步污染整个包装。严重时,整船魁蚶被进口国家拒收。魁蚶比其它贝类生命力强,船运时每10千克装在一个铁箱中,上覆一层装于塑料袋的碎冰,防止融化冰水流经魁蚶。当温度保持3℃左右时,可 存活1周以上时间。
文蛤
文蛤采捕后及时用洁净海水冲洗、降温、挑选、分级、称重、包装后运至口岸暂存,或立即装船出口。活文蛤运输关键在于活力如何,因此必须认真挑选,剔除死蛤、体弱蛤。活文蛤一旦受到死蛤流出的体液感染,会 加速死亡。出口活文蛤,暂存和运输温度均以1~5℃为宜,低于0℃,蛤体将被冻伤,以致死亡。包装宜用麻袋而不用通风不良的编织袋,以提高成活率。
扇贝
扇贝收获后,用海水洗净贝壳上的浮泥、杂藻,挑除破碎者,按大小分成3种规格,放入有冰块降温的容器中,使温度保持3~5℃。冰融化的水不得与扇贝接触。也可将扇贝装入蒲包(蒲包预先用海水浸泡),用 草绳捆好,或装入盛有编织袋的柳条筐中,筐的四周和上口用海水浸泡过的海带草衬垫、盖住。采用车或船运,防止风吹、日晒和雨淋。扇贝贝壳关闭不紧,生命力低,出水不久便死亡。扇贝最适生长温度10~25℃,离 水扇贝不能置于10℃以上、2℃以下的环境中,更不能直接与热、冷面接触。扇贝装袋放入船舱,润湿状态下可活1~2天。
菲律宾蛤仔
选择刚捕的活菲律宾蛤仔,用海水冲洗,去掉泥沙,挑除死、碎及包泥蛤。按壳长分成3个规格,装入尼龙网袋,每袋10千克。如用船运,舱内要放置竹篾编织的“通气筒”,以利空气流通。如有条件,可 每天早晚淋海水1次。如汽车运输,上下层要用木板隔开。无论车、船运输都要加篷布,避免日晒雨淋,但不能盖得太紧以防闷死。0~3℃条件下,蛤仔存活期可维持7~10天。蛤仔生存最适温度18~30℃,耐 干性因气温高高低和个体大小而不同。气温12~18℃能活4天;20℃,体长0.5厘米的蛤苗离水后能活35小时,体长1厘米蛤种能活2天,成蛤能活3天;28℃,体长0.5~1厘米蛤种能活24小时,成 蛤能活36小时,36小时有一半死亡,90小时全部死亡。0~3℃时,蛤仔可活10天。
贻贝
收获活贻贝应小心,尤其养殖贻贝,外壳薄,容易破碎。将成串贻贝从绳上剥离,逐个分粒,不要将足丝拉出。当几个贻贝粘结时,将外露足丝用刀剪断。用海水冲洗外壳泥土杂物、挑除破碎贻贝和碎壳。短 距离运输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装,长距离运输用隔热性的包装容器,顶部加冰,冰与贻贝隔开,且有融冰水排出装置,温度保持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