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冰雪严寒天气,对于水产养殖我们应该这么管理

2018-12-19 14:45:58浏览:58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持续的冰冻雨雪天气使得养殖水面形成乌冰,造成冰下水体缺氧,从而导致越冬鱼类大量死亡;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容易对苗种生产
      持续的冰冻雨雪天气使得养殖水面形成乌冰,造成冰下水体缺氧,从而导致越冬鱼类大量死亡;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容易对苗种生产造成影响,导致鱼卵的孵化率、受精卵低,从而导致出苗率低下,还易造水质恶化快,病害频发,导致养殖产量低。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一、冻伤死鱼无害化处理技术   冰冻雨雪灾害容易造成鱼类大量冻伤冻死,为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必须对大量冻伤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   1.清捞   及时捞出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以防病原滋生,造成养殖水体污染。   2.深埋   冻伤死鱼可集中后做深埋处理。掩埋应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首先挖一深埋坑,掩埋时先在坑底铺垫3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冻伤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与周围持平,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少于0.6米;如果出现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需将死鱼焚烧,再覆盖厚度大于2米的土层;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掩埋后应设置清楚标识。   3.发酵   冻伤死鱼可以选择远离水源地、河流、养殖区域等地点进行发酵处理。首先挖一发酵坑,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土上,将冻伤死鱼置于坑内,上用塑料薄膜密封,用土覆盖,发酵后可作农业用肥。   4.水体消毒   发生冻伤死鱼的养殖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后,方可向自然水域排放。消毒方法:清塘时用20克/米3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全池泼洒。   5.工具消毒   涉及打捞、运输、装卸等处理环节要避免洒漏,并需对打捞、运输装卸工具用漂白粉消毒杀菌。消毒方法:用500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溶液喷洒或浸泡。   二、南方地区鱼类越冬抗雪减灾技术   冬季严寒大雪季节正是渔业生产捕捞上市的旺季,也是温室越冬品种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确保水产品安全越冬,是渔业生产抗雪减灾的重要环节。   1.根据天气情况加强值班,及时了解雪灾预警信息,做好防冻防压塌工作。   2.做好养殖保温设施的维护工作,防暴风雪和降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扫除积雪防止温室、大棚倒塌,确保人员、养殖鱼类和养殖设施安全,确保养殖品种安全越冬。   3.加固修复设施。对压塌的生产设施及时修复;对压弯的钢架大棚等要增加支撑,确保不再变形;损坏棚膜要尽快补换。   4.对设施养殖鱼类加强供热保温。采取保温措施,可通过增加内保温层的方法用双层塑料薄膜加强温室保温效果;加强供热能源的储备,增强供热能力,保障正常供热;增加加热板等辅助电加热设施以提高水温;锅炉备用加热应对恶劣天气。   5.增强增氧效果,避免缺氧和水质恶化造成的鱼类窒息死亡。   (1)预防池塘结冰技术:在还没有结冰的池塘,每亩水面配置1.0千瓦以上的叶轮式增氧机,24小时不间断开启增氧机,可有效预防结冰。   (2)结冰池塘防缺氧技术:如果池塘已经结冰,而且因上面覆盖雪层导致不透明,可将池塘四周3米范围内的冰砸破,让光线透入水中,可防止鱼虾缺氧。   6.抓紧捕捞上市。充分利用捕捞、交通运输工具,抓紧起捕上市,避免因雪灾造成水产品压塘损失。  QQ截图20180117123731.jpg   三、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抗雪减灾技术   入冬以后罕见的冰雪恶劣气候,容易导致北方池塘鱼类越冬水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乌冰现象,所谓“乌冰”,是指在初冬水体尚未结冰时,遇到降雪天气,水面上漂浮着没有溶化的雪花,这时如果天气突然变冷,水温迅速下降,水和雪混合在一起,将越冬水面结成一层不透明的冰。“乌冰”容易导致养殖水体缺氧,因缺氧导致的死鱼事故时有发生,对渔业安全越冬造成巨大威胁。   对于乌冰池塘,只能采取机械增氧和药物应急。机械增氧可采取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池塘内部循环倒水增氧、引取河水和大水面水补水增氧、取含氧高的临近池塘水补水增氧等。采用机械增氧要注意时间不可过长,导水量不可过大,尽量防止鱼类的应激反应。使用化学增氧剂向池中快速、高效地增氧,以应急需要,效果较好。但因成本较高,只能用于抢救时使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增氧灵等化学药物进行增氧。强氧净水剂是目前常用的很好的化学增氧剂,其他常用化学增氧化剂有过氧化钙、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等,以备应急时使用。采用化学药剂增氧时必须注意用量适度,不可过多,以免引起对鱼体的危害。   为减少乌冰对池塘养鱼造成的危害,平时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定期对越冬池水的溶氧量进行检测   元旦过后要保证每周检测一次;临近春节期间要每三天检测一次;春节过后要每天检测一次。对溶氧低于5毫克/升的水体要每天检测一次。   2.溶氧降至3毫克/升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1)生物增氧:有条件的地方破除乌冰,重结明冰,采取生物增氧。破除乌冰面要占池塘总面积的1/3以上,保证水下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氧。重新结明冰后要及时扫雪。   (2)机械增氧:在采取机械增氧时应定期监测溶解氧和水温,当溶氧含量达到3毫克/升以上时应停止增氧,当水温降到2℃以下时,应立即停止注水,以免越冬鱼造成应激反应。   (3)注水增氧:有外来水源的池塘,可采取定期加注溶解氧较高的新水增氧。如临近池塘水、江河水等。如水源水溶氧较低可提高行程和落差,提高含氧量后再注入池中。   (4)化学增氧:对于缺氧严重的水体,可采用化学增氧的方法,局部泼洒过氧化物等速效增氧剂。但因药物价格较高,同时对水质影响较大,不宜长时间和大量使用,应作为短期急救措施,再采取其他补氧方法。   3.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1)加强灾后疫病监测,提高防病意识;加大非抗寒品种的突发性、暴发性疫病的监测,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2)将防治疾病落到实处。一是要及时捞出低氧造成的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尽量避免对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减轻死亡情况;三是适当使用水质改良、调控、消毒物质和治疗疾病药物,降低养殖鱼类的死亡情况;四是购置食盐、生石灰、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冰雪融化后对养殖鱼类进行消毒处理,提高应对能力;五是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鱼类机体的抗性及防御能力。   (3)防止水霉病发生。水霉病是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上的常见疾病,容易造成大量鱼体死亡,危害特别严重。   水霉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3~18℃,但不同菌株略有不同,有的菌株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生长繁殖。此外,其孢子在自然水体环境中也广泛存在,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完全没有水霉菌的养殖水体环境是不存在的,一旦有合适的寄生条件,就会在鱼体伤口上寄生,引起水霉病。由此可见,冰雪强冷天气虽然造成水温大幅度降低,可能导致水霉菌难以生长繁殖,甚至死亡,但其游动孢子依然在养殖水体中大量存在,因此暴发水霉病的病原因素依然存在。   温度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是影响水霉感染的重要条件,它强化了水霉对鱼体的感染强度和速度。寒潮暴雪等强冷天气极有可能造成大宗淡水鱼类呼吸不畅、免疫力下降、机体损伤等,从而增加了水霉菌侵染鱼体的机会,提高了水霉病暴发的风险。   因此冰冻雨雪天气来临时,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防止水霉病的发生:①加强鱼类的防寒保暖、防冻防伤工作,加固越冬鱼塘上风处的防寒挡风棚等设施或在池塘中撒稻草,阻止池水上下对流,防止水温急剧下降;②加强鱼类秋季培育,投喂高质饲料,增强越冬鱼类的体质,增强鱼体的抗病力;③密切注意观察越冬池有无渗漏,若发现冰面塌陷,应及时补水;④经常测量溶氧,注意越冬池水体的溶氧变化,可以5~7天测量1次,春节前后1~2天测1次,以便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可在冰面上打冰眼,将增氧机固定在冰眼上进行增氧;⑤经常清扫冰面上的积雪和灰尘,保持冰的透明度,提高透光率,以促进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⑥塘内出现死鱼时应及时清理、消毒和掩埋,以免污染养殖水体与水霉菌在伤口上滋生;⑦在寒潮来临前和融冰后待气温平稳回升,尤其当水温达到5℃时,要及时采用杀菌消毒药物进行全池泼洒,同时改善水质,抑制水霉菌的生长繁殖;⑧对已经爆发水霉病的池塘,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治水霉病的蔓延,同时用水霉病防治药物等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保存普洱茶 使用什么容器最好

上一篇:

石斑鱼人工育种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