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鲫鱼安全越冬技术措施

2018-12-19 14:47:02浏览:40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  改善池塘放养环境  鲫鱼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2公顷,水深1.5米以上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淤泥最佳。池塘的

1

  改善池塘放养环境

  鲫鱼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2公顷,水深1.5米以上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越冬池尽量选择向阳、水源充足、池底保水性好的池塘。为保证鲫鱼安全越冬,一般成鱼塘水深不低于1.8米,以防止结冰后池底水温过低,并保证池塘溶氧量充足。冬季养殖池塘水温低,藻类代谢缓慢,光合作用强度低,藻类代谢产生的氧气少,且消耗氨氮速率慢,因此越冬池塘必须保证有1/3以上新水,越冬前池塘溶氧浓度不低于每升8毫克,酸碱值保证在7.5~8.5之间。

  冬季病菌代谢减慢,危害相对较小,但开春后病菌繁殖快,导致病害增多。经过一轮饲养周期后,池塘底部积累了大量残饵、粪便,导致底质恶化、发黑、发臭,淤泥层厚且内藏大量病菌以及有机物腐败产生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气和沼气等有害物质。为了防止鲫鱼开春后疾病暴发,在越冬前有必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底。能清淤的池塘应尽量清除池底淤泥,不能清淤的池塘应使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注水后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处理一次,以预防冬季和开春鲫鱼竖鳞病、水霉病、赤皮病以及寄生虫病发生。原池水越冬的应在越冬前1~2个月停止施有机肥,防止氨氮浓度过高。越冬前要大剂量用一次水质净化剂,进行彻底降解和驱除水体中氨氮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配合消毒剂对池塘消毒。

  2

  鱼种放养密度合理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腊水放鱼鱼猛长”。冬天放鲫鱼苗,鱼苗壮鳞片紧,鱼苗适应能力强,且池塘中病原数量少,鱼苗不易被感染成活率高。放苗应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中午最合适,尽量减小放苗前水温与越冬池水温差,使鱼苗尽快适应。入越冬池的鱼苗应保证体质健壮,无损伤,规格整齐,入池前可使用高猛酸钾溶液等浸洗消毒,但应注意用量要适度。

  主养鲫鱼以异育银鲫、彭泽鲫、湘云鲫为主,为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夏花0.8~1.2万尾即可养成规格50~60克鱼种。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350~400克。

  在成鱼池中混养鲫鱼,应采用与青、草、鲢、鳙、鳊、鲂、鲤等多品种混养的方式,且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即冬季放养较春季放养效果好,放养密度每亩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种放养规格和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搭配品种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影响很大。如培育大规格鲫鱼种不要配搭草鱼和鲫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20%左右,鳙鱼则占鲢鱼10%左右,成活率可达80%左右,经200天左右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居绝大多数,每亩水面产量达20公斤以上。

  3

  精细管理提高抗逆能力

  驯化期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养殖密度大,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在密度已确定不能改变时,可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既要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促进鱼生长。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驯化后的鱼种上浮抢食时间短便于管理,搭配鲢、鳙鱼种应在主养鲫鱼上浮抢食习惯形成之后投放。鲫鱼饲料粒径选择标准“就小不就大”。一般鲫鱼规格在每尾10克以下时,饲料粒径选0.5毫米;10~30克时选1.5毫米;75~100克时选2毫米;150~300克时选2.4毫米;300克以上时选3.2毫米。鱼的摄食能力受鱼的规格及池塘水温的直接影响,投饲率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而不应该一成不变。

  鲫鱼越冬时需消耗大量蛋白质、能量,导致鱼体消瘦,抵抗力低下。为提高鲫鱼越冬能力,越冬前一个月是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叫做“贴秋膘”、“育肥期”。在“育肥期”适当选择高蛋白、高油脂、高能量高档饲料,一直喂到越冬前鱼停食为止。

  华东地区鲫鱼越冬期长,冬季停食过早会导致掉膘严重,鱼体质下降,同时胆囊充盈,肠道无食、细长、壁薄、脆弱,导致抵抗力低下。越冬后卖鱼拉网时,易造成鲫鱼应激、发毛,死亡率升高。而鱼种越冬后投饲时,鲫鱼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抢食较猛,易造成鱼肠道不可逆损伤和肠炎,鱼体抵抗力下降,为后期疾病的暴发埋下隐患。为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结合鲫鱼的生物学特性,可在冬季“隔三差五”投喂少量饲料,保持鲫鱼肠道充盈,刺激肠道绒毛,维持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鲫鱼免疫力。

  4

  及时防治疫病

  鲫鱼抗病能力很强,但冬季气候寒冷,应严防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发生率不高,一旦感染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

  该病病原体为鲤锚头鳋,严重患病鲫鱼主要表现为浮水慢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腹部、背脊两侧即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黏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溃疡。其病因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原待机孳生;二是鱼种投入时体表受损伤,或生产操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如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国际单位;大面积鲫鱼混养池,可在鲫鱼生长季节在食场周围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如养殖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诊后一次性全池泼洒0.5国际单位90%晶体敌百虫、0.2国际单位硫酸亚铁合剂。对于继发性鲫锚头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敌百虫池塘),可改用农用敌杀死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用6~10毫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青花菜的几种保鲜储藏方法

上一篇:

板栗采收后的贮藏管理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