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大省,区域内江河、湖泊、水库、连片池塘星罗棋布,相对而言,水资源条件非常优越。
湖北水产养殖的主养品种仍以草鱼为主,鳊鱼、鲫鱼、青鱼等主养规模不大;名特优养殖(小龙虾、翘嘴红鮊、黄颡鱼、螃蟹等)发展很快,但除小龙虾外,规模都不大;
相比其他水产养殖大省(如广东、江苏等)而言,湖北水产养殖的优势很明显,总体规模大、水源好、池塘租金便宜,从养殖管理经验来看,湖北的养殖户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但劣势也非常明显,一是平均亩产比较低,草鱼平均亩产目前仍然停留在1000斤/亩以内,相比较而言,湖南、江西起步较湖北晚,但是草鱼平均亩产量已经超过了1500斤/亩;
二是硬件设施不足,道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电力和增氧设备的配套严重不足,亩均增氧设施功率不足0.2千瓦,而且使用方法很不合理,主要作为缺氧时的救命设施使用;
三是广大养殖户的观念比较保守,对新模式、新技术的接受比较慢,以草鱼土法疫苗的推广为例,湖北省从2006年开始推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年,但是接受的客户依然低于1%,而同期开始推广的江西省,目前接受度超过了40%。
影响池塘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国外的数据分析来看,饲料品质、苗种品质、养殖管理技术对效益的影响大概各占30%左右,但这个分析放在国内并不一定准确。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养殖品种数量多,养殖模式也多,成鱼销售价格很不稳定,养殖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也是千差万别,导致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性排序与国外有很大差别。
养殖效益=主养鱼效益+套养鱼效益
主养鱼效益=主养鱼产量*(销售价格-饲料成本-分摊成本)-鱼种成本;套养鱼效益=套养鱼产量*(销售价格-肥料成本-分摊成本)-鱼种成本;
上面的公式看起来很复杂,我们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产量一定要提高;(2)要做好行情预测,并根据行情预测调整养殖模式,争取在高价格的时候卖鱼;(3)降低每斤鱼的饲料成本;(4)降低分摊成本,只有4个方面同时做好,效益才能最大化。
通过这些年我们对湖北草鱼养殖的总结分析,结合全国其他区域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要同时解决上面的4个问题,要在以下4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一是养殖模式调整;二是病害控制策略调整;第三是饲料选择及投喂技术调整;第四是水质和底质管理技术调整。
这些因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它们是如何影响养殖效益的,可以查看我们在其他相关文章中的详细分析,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讲解。接下来我们谈一下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养殖模式的调整
首先要区别两个概念:养殖模式和放养模式。
放养模式是指池塘中不同品种、规格的鱼种,按照不同的数量搭配形成的养殖结构。
养殖模式指的是整个的养殖管理方案,包括放养模式设计、池塘的水质和底质管理、病害防控、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成鱼的捕捞销售及苗种补充等等。
为什么说湖北草鱼养殖首先要调整养殖模式?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提高产量,其实不然。简单地说,养殖模式调整的目的是充分考虑下一个阶段成鱼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结合现有资源(池塘及水源条件、设备配置情况、养殖管理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制定出合理的放养模式,并通过日常的养殖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投放3-7两的草鱼1000尾/亩,并配上一定的花白鲢、鲫鱼等,叫放养模式;在这个放养模式下,使用海大707#饲料,中途使用海大公司推荐的调水、改底、内服保健、疾病防控等技术方案,养殖50-70天达到2斤左右销售,然后再补充另外一批鱼种,每年养殖2-3批,这叫养殖模式;如果放养模式改变,或者使用膨化饲料,或者养殖到5斤左右销售,这都是养殖模式的改变。
湖北草鱼养殖模式很多:
从苗种规格上来看,有小草鱼种模式(0.1-0.3斤/尾),大草鱼种模式1-3斤/尾,大小草鱼混养模式;从养殖密度上来看,从200尾/亩到2000尾/亩都有;但不管苗种规格大小、放养密度多少,基本都是年初一次性投放苗种;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极少数客户尝试在7-9月份补充草鱼苗种,连续2年效果都非常好,但数量很少,只占总养殖量的0.1%都不到;
从饲料投喂量来看,从0.3吨/亩到3吨/亩都有,目前全湖北省草鱼养殖亩均饲料投喂量在0.8吨左右,这个数据非常低,放在周边的湖南、江西是难以理解的,更不谈水平更高的广东;
从成鱼销售规格来看,最小规格在2斤以上,比江西要大;从2斤到12斤都有,这些年大规格草鱼(6斤/尾以上)的比例越来越小,2017年大草鱼占比在5%以内;
从成鱼销售时间来看,有的池塘中途卖1-3次热水鱼,剩余的年底销售;也有的池塘年底一次性销售;最近几年还出现了一小部分池塘只在4-8月份销售成鱼;
为什么说湖北草鱼养殖首先要调整养殖模式?
从文章前面养殖效益的计算公式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抢在高价期卖鱼,一是调整鱼的生长速度,二是调整鱼种的规格。
第一种方法很容易理解,通过调整饲料档次,加强水质管理、底质管理、疾病防控方案,是可以实现的。以鳊鱼养殖为例,50克/尾的鳊鱼要达到1斤/尾的规格,使用普通饲料、高档饲料,生长周期可以相差30天左右;湖北的草鱼养殖,在每年3-6月饲料的投饵率基本在1.5-2.5%,每个月的有效投喂天数在15-22天,一是天气影响,二是发病期不敢或者不能大量投喂。
关于饲料投喂、疾病防控方面的方案调整,我们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会进行分析。
第二种方法就更容易理解了,要在6月底销售2斤左右/尾的草鱼,按照湖北的气候,3月份之前放苗,使用高档颗粒饲料或膨化料,苗种规格在0.5斤以上才行。使用普通颗粒料,并且前期投喂大量草料,必须0.8斤以上甚至1斤左右的苗种才行;
如何提高产量呢?
至于如何提高产量,其实方法也很多。一是提高放养密度,这就要求提高池塘的载鱼量,必须配套更多的增氧设施或者更高的养殖管理的水平才能实现,这一点很好理解;二是通过多批卖鱼实现高产,湖北很多池塘已经在做,我们的大草鱼+小草鱼模式就是这个思路,广东的草鱼高产塘基本也是这个模式,但我们的草鱼产量大多在1500-3000斤/亩,而广东的草鱼产量大多在4000-8000斤/亩;
与广东相比,我们是一次投放苗种多次起捕,他们主要是轮捕轮放。从池塘的利用效率、分摊成本控制、技术难易程度上对比分析,广东的模式是有明显优势的,特别是鱼价高的时候,广东的模式养殖草鱼效益会是我们的几倍。
与湖北相比,广东的苗种供应体系非常完善,基本上全年不管什么时间段都可以找到不同规格的苗种,但湖北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体系,绝大部分养殖户甚至还在担心高温季节苗种运输的成活率问题,所以在湖北要实现这一点,要么自己有池塘自己培育苗种,或者是同一片区内的养殖户互相合作,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广东购买苗种。
近几年海大公司在湖北引导一部分客户做了一些尝试,不管是自己培育苗种中途补苗,还是高温季节从外省购买苗种,效果都很好。相关的技术方案和操作方案都已经比较成熟了。
调整养殖模式的依据是什么?
养殖模式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一是市场行情预测,估计什么时间什么规格的鱼利润高(不一定价格高的就利润高,不同规格的成鱼饲料成本不一样,养殖周期和产量不一样,分摊成本也不同);二是池塘条件、配套设施、人员生产管理能力等能不能支撑,同样养殖2斤左右的草鱼,有的池塘可以做到存塘量3000斤/亩,有的池塘1000斤/亩就容易缺氧甚至泛塘,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池塘条件、配套设施上有差异,可能是苗种品质、苗种规格上有差异,也可能是养殖管理技术上有差异,等等,但肯定不能用同样的养殖模式。
存塘量只能做到1000斤/亩的池塘,通过简单的池塘改造、增加设备等措施,可以达到1500斤/亩,然后再通过提高苗种规格,使用高档饲料等技术措施,缩短每一批的养殖时间,每年养两批鱼,产量也可以达到3000斤/亩,这就是养殖模式调整的意义。
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是,养殖模式调整不能单纯只考虑主养品种,还需要同时考虑套养品种。例如,草鱼从原来1000尾/亩提高到2000尾/亩,白鲢、花鲢、鲫鱼的密度和规格也应该调整,比如加大白鲢放养密度、放养两种规格的白鲢苗种、提高白鲢苗种规格等。当然,相应的饲料投喂方案、水质和底质调节方案、疾病防控方案、成鱼销售方案等都要做调整。
很多人认为套养鱼密度增加会影响主养鱼的生长,其实不是这样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多篇文章中都有详细的分析,不再赘述。
从这几年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草鱼和鳊鱼混养、大草鱼与小草鱼混养对投喂管理、病害防治等环节影响太大,我们定性为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危害更大。
建议:(1)草鱼塘不要投放鳊鱼;(2)大草鱼与小草鱼前期分塘养殖,等大草鱼销售一批后将小草鱼转塘,或者前期用拦网隔离养殖。
二、病害控制策略调整
湖北草鱼养殖一直受病害的严重困扰,成鱼养殖在4-5月、苗种养殖在9-10月都是高发病期,最近几年甚至隔年鱼种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也出现大量死鱼的情况,这些年我们也总结出了很多应对方案,比如定期杀虫杀菌、发病期控制投喂甚至不投喂、定期调水改底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成活率一直提不上去,每年发病季节在鱼塘上经常看到大量死鱼的情况。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病害对湖北水产养殖的影响?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病害对湖北水产养殖的影响,实在是对整个养殖的影响太大。
一是直接影响,苗种损失很大, 2017年整个湖北草鱼苗种平均死亡率超过35%,大概有10%左右的池塘成活率不到20%,历年来最严重;
二是药物开支增加,2017年相比2016年平均每亩多使用药物100元以上;
三是对生长速度的影响,发病期间减料甚至停料很普遍,一般来说,湖北的新草鱼大量上市时间在7月20日左右,2017年推迟了差不多一个月。所以我们在今年6月份发布草鱼鱼价变动时间从原来的7月底调整到8月20日左右;四是打乱养殖规划,对产量、池塘周转、资金运转的影响,苗种尾数减少,有效投喂天数减少,导致2017年很多池塘新草鱼规格在1.3-1.8斤/尾,不能在当年上市销售。本来计划年底销售的草鱼,不得不经历越冬期掉膘,这个因素会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度上升。
疾病防控的“三环理论”告诉我们,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必须从水环境(水质和底质)、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鱼体抵抗能力三个方面想办法。具体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原理很容易找到资料,这里不再多讲。
强调两点:(1)这三个因素其实是互相影响的,哪一个方面出问题都会导致疾病的爆发,所以,预防方案要同时从这三个方面着手。(2)从湖北与广东、江西在疾病防控措施及防控效果上面的对比来看,广东和江西的平均成活率比我们高很多。以一冬龄小草鱼养殖为例,湖北的一冬龄小草鱼养殖的平均成活率在65-75%,江西和广东的苗种放养密度比我们高一倍以上甚至更多,平均成活率却可以达到85%以上。
从养殖管理技术上分析,江西和广东的养殖户在水质和底质调节上面、在病原体的数量控制上面,还有内服增强体质的药物上面,做得都不比湖北好多少,甚至还不如湖北的养殖户做得精细,最大的区别是疫苗的使用,这应该是我们快速提高草鱼成活率的突破口。
海大集团从2011年开始在湖北推广注射过疫苗的草鱼苗种,在湖北仙桃、阳新、龙感湖等地引导养殖户自己购买疫苗注射,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三、饲料选择及投喂技术强化
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技术,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重要性应该不需多说,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想办法给广大养殖户做培训,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养殖户在上面吃大亏。
饲料的选择,从料型上来说,有膨化料和颗粒料;从档次上来说,有高档料、中档料、低档料。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功能饲料。
选择什么档次的饲料?
选择什么档次的饲料,是根据养殖模式来的,有一个观念要首先澄清:不是高档料养殖效益就一定比低档料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7月份高温期,用高档料投饵率1.5%左右,中档或者低档料投饵率3%左右,在没有顶塘的情况下,往往高档料的成本会比中档或者低档料的成本更高。
再比如,养殖草鱼成鱼使用鲤鱼饲料,价格和蛋白质含量都上去了,但结果往往是期望的早卖鱼没能实现。
选择哪个品牌的饲料?
至于选择哪个品牌的饲料,这对湖北的养殖户、经销商、饲料厂家来说,都是每年一次的大考验。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各种拼价格、拼效果宣传、拼客情、拼预收款利息、拼卖鱼补贴等等,还有很多厂家低档料换个代号卖高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各种手段上阵,热闹非凡。
不同档次饲料成本利润对比表
备注:为了便于对比,表中饲料价格均为市场零售价,分摊成本按照1600元/亩计算(塘租500、水电200、捕捞人工300、杀虫杀菌药物200、调水改底保健400),花白鲢产量统一按照600斤/亩计算。未考虑鱼种成活率和溢价。
从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饲料价格从3200元/吨到5000元/吨,价格差异不可谓不大,但是养殖效益呢?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其实市场上不同厂家同一档次的饲料,如果饵料系数高0.1-0.2,饲料价格往往只便宜50元/吨左右,根本达不到表中所示的低几百元/吨,结果每吨饲料长鱼少50-100斤,价值200元以上,鱼价越高差异越大,不管怎么算,为了50-100元/吨的优惠去冒险选择性价比较低的饲料,往往都是捡小便宜吃大亏。
这还是按照每亩只投喂1吨料计算,如果亩投喂量达到2吨甚至3吨呢,差异就会增加2倍甚至3倍,绝对肉疼!
如果再考虑因为饵料系数过高导致的生长速度下降,错过了高价卖鱼的季节,就亏得更大了。以2017年为例,小草鱼2-3斤8月10日之前5.2元/斤,8月20日之后就4.7元/斤,8月底4.5元/斤,可能就是饲料差一点点的事情,是不是很受伤?
如何正确看待饲料价格差异,如何看待预收款利息差异,如何看待一些公司的各种各样的小优惠,广大养殖户真的需要一双慧眼!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做宣传和引导,可惜每年总是有很多客户在上面吃亏,真的很可惜!
如果您是小规模养殖户,建议看口碑选择饲料品牌;如果您是大规模养殖户,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除了饲料和技术之外,养殖规划设计和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方案的影响不在饲料之下,选一个服务能力强的品牌吧。
至于饲料的投喂技术,也非常重要。同样的饲料,在相同的养殖模式下,体现出的饵料系数往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以鄂州海大707#饲料为例,同样养殖3斤左右/尾的草鱼,2017年干塘平均饵料系数在1.6多一点,最低1.3不到,最高超过2,有一些养殖户连续3年低于1.5,这就是养殖技术提升带来的效益。
海大公司在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的相关文章也很多,建议广大养殖户仔细阅读并参考,也可以与我们的技术人员交流。
四、水质管理和底质管理技术强化
水质管理和底质管理对水产养殖来说有多重要,研究了几千年,也宣传了几千年,各种产品、技术思路、技术方案汗牛充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好。
目前湖北的养殖户在水质管理和底质管理上,普遍都比原来重视了,水质管理和底质管理对病害、饵料系数、摄食、生长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不再多说。有几个概念我们还是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思考:
1、什么叫调水?使用生物菌叫调水,使用解毒剂叫调水,那使用化肥或者生物肥、下石灰、二氧化氯、漂白粉呢,甚至使用杀虫药物呢,叫不叫调水;这些产品其实都有调水作用,关键是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2、调水和改底到底是增加成本还是增加效益,什么情况下要调水和改底,是定期做还是出现问题了做,两次之间是间隔7天、10天还是半个月,很少有人能说出个1、2、3来;其实是有讲究的。
3、用什么产品的问题,以改底产品为例,化学性产品、微生物性产品、物理性产品,化学性产品又可以分氧化型、还原型、螯合型等等;氧化型又分很多品种,再加上有效成分不明确、含量上真真假假,到底选择哪个产品最合适,如何鉴别效果,专业人员都很难说全部懂,对广大养殖户来说就更难了。
4、使用方法问题
天气(晴天、雨天)、
光照(早上、中午、下午)、
使用方法(直接倾倒、化水泼洒、干撒、挂袋、拌料等)、
使用区域(局部使用、上风使用、下风使用、全塘使用等)
在上面不同的情况下,不同产品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
以增氧粉的使用为例,缺氧救命的时候,绝大部分客户是全塘泼洒或者干撒,其实效果最好的是沿边干撒,中间走一条线;只是吃食不好但早晨不怎么缺氧的池塘,只需要在食场周边使用即可;
具体的水质调节和底质调节的原理、产品选择、技术方案,海大公司的其他很多文章中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讲述,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本文是我在这些年从事水产养殖中的一些体会,技术性的内容大多没有详细地讲述,主要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导大家调整关注的重点,改变原有的一些思路,取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