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多, 3.O2和CO2浓度:块茎贮藏初期。放出的CO2也多。因此应创造较好的通气条件,才不会引起缺氧和CO2积累。但如果通气不良,就会引起薯块组织窒息而产生"黑心";CO2过多则会造成发芽率降低。
组织幼嫩,红薯含水量高。皮薄易破损,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腐烂,应注意加强对其贮藏期的管理。
烂窖原因:
新陈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一般在窖温8-9℃下10天, 一是冷害。指薯块长期处于9℃以下低温。或窖温5-6℃下6天,或窖温2-3℃下3天,均易产生冷害。
就易产生冻害。受冻害或冷害后, 二是冻害。温度下降到-1.3-2℃时。易引起病菌侵入,造成大量烂窖。
薯体呼吸旺盛, 三是湿害。贮藏初期气温较高。薯堆内水汽上升,遇冷时凝结成水珠,受湿害易使薯体腐烂。
四是病害。贮藏期造成烂窖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干腐病和线虫病4种。
防治烂窖的综合措施:
一般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收获, 红薯收获应掌握在当地旬平均气温降至14-15℃时为宜。抢晴天收挖。操作时,要注意精收细运,尽量防止挖伤、擦伤、撞伤。进窖前,刮去窖壁旧土,用石灰浆涂抹处理。窖底铲除陈土15厘米厚,清除陈土后,撒上
用硫磺熏窖。每立方米用硫磺50克, 层石灰。点燃后封闭窖口熏1-2天,再打开通气孔。窖内喷洒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50倍液,也可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密闭熏蒸。
切忌封窖过早, 红薯进窖后。注意通风散热,防止烧窖,坚持15-20℃的温度和90%相对湿度。冬至以后,寒潮频繁,气温较低,应注意保温防寒,使窖内堆温保持12-13℃左右为宜。立春后,天气时冷时热,气温变化无常,而此时红薯开始萌动,抗性减弱,容易腐烂,因此,天气转暖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既不耐寒又怕高温。因此,马铃薯种薯在贮藏期间对温度、湿度和空气要求很严格。薯块贮藏是马铃薯种薯全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把该技术介绍如下。
薯堆内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约是薯堆高度的1.8倍。通常要求堆高不超过2米, 1.温度:为块茎贮藏质量的最重要条件。据种养专业户的贮藏经验。一般以窖高的l/2高度最为合适。及时做好堆温的调节是贮藏的关键。贮藏初期温度坚持在15~20℃,伤口愈合以后应使窖温降至适宜温度。整个贮藏期的温度坚持在2~3℃较为适宜。这段时期应加强空气流通,防止薯堆过热。而在立春前后,块茎正处于深休眠状态,呼吸弱、放出热量少,所以该期应防止外面冷空气进入窖内,防止块茎受冻。开春以后气温迅速升高,应防止外界热空气进入,防止块茎发芽,降低食用和种用价值。
薯堆内水汽量高。初期, 2.湿度:刚收获的种薯湿度大。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空气对流,以降低薯堆内温湿度。但当进入严冬季节,窖温逐渐下降,此时窖门气眼应全部封闭。最好在薯堆上覆盖一定厚度的草或其它秸秆,使其顶部的块茎较温暖,不致使其湿度过大而引起腐烂,而且覆盖物还可接受窖顶融化的霜水。窖藏期间湿度以80%~90%为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