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频繁暴发的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给虾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养虾业的发展。虾类发病时有多种病症的表征,无法分辨具体的致病菌或致病病毒,或者是由不明种类的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较高的传染性,且无法确定种类。所以,要从预防入手。
未发病时的预防
1.首先,最好平日没事别去其他养殖户家里或养殖塘边溜达,防止由鞋底携带病菌,导致自己虾塘感染。
2.建议大家在虾塘边准备好一个脸盆,按一定比例泡好一盆高锰酸钾溶液(1-2:100000),每次喂虾的时候手脚消毒,这样能够保证投喂时的清洁卫生。
3.未经消毒处理的鲜活饵料严禁投喂给虾,它们很可能携带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还有就是发霉、变味的配合饲料也不可用。
对虾病毒病暴发的前兆
死虾情况严重。当虾感染病毒以后,病毒一般存在于虾体内,当虾池里的少数虾感染病毒死亡后,健康的虾就会把死虾吃掉,从而造成全池的虾都感染病毒,当机会成熟时,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浮游植物(即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或者增氧机停止增氧。虾池中的溶氧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或通过增氧机增氧,当藻类大量死亡或增氧机停止增氧时,由于虾的密度大,大量消耗水中的氧,造成水体的溶解氧不足,如果虾之前已感染了病毒,很快会因溶氧不足而引发病毒病的暴发,造成全池虾养殖失败。
下暴雨或阴天。在阴天或暴雨天气里,由于阳光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很容易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如果碰到下雨,由于雨水的盐分低,含酸度高,可以引起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溶氧不足,再加上下雨引起水质因子的改变,本身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便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虾池水质、底质污染严重。积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及死亡的藻类,不仅消耗水中的氧气,并且还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当水中溶解氧不足,硫化氢、氨氮等增多时,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大量换水后。感染病毒的虾受病毒影响,体质下降,在虾池大量换水后,由于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子的急剧变化,带病的虾不能适应,引起死亡。
虾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感染病毒的虾,由于肝胰腺发生病变,使其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造成消化能力下降,引起虾吃料下降甚至不吃料。
疾病高发期的预防
1.在这种疾病泛滥时期,最好提前消毒预防,消毒的剂量不用太高,目的是预防一下,消毒剂用量太大,会影响正常的对虾。
2.在消毒做到位以后,要注意改底解毒,因为消毒过后,有些毒性物质无法被消毒剂分解,残留在底部。这时候如果不处理,也非常容易导致死虾,所以正确步骤是先消毒,再底改,再解毒。
病发后的治疗
1.发病以后,看死虾的多少,假若情况不是很猛烈,按正常量的消毒剂多放一点点,选择在晴天早上8点到9点之间消毒,这时候对虾应激比较小。
2.在死虾很多的情况下,不考虑应激的事情,先消毒,剂量加大,使用消毒剂能让好的对虾脱离病菌困扰,也能让体质不是那么好的对虾尽快死亡,防止继续传染(切勿先泼洒抗应激药品,因体制很弱的感染对虾这个时候不会死,这种虾不死,留下来就是个传染源)。
3.发病池的处理。放弃的病虾池,要彻底清池消毒后才能放水,防止病毒扩散到邻近水域。
死虾已经控制住了,必须第一时间投放底改产品,注意,要氧化类。平时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类型底改产品,但死虾刚控制住的时候首选氧化类。这类能更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之后进行药物毒性的消除和对虾健康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