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毛兔、肉兔、獭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尤盛。主要是仔兔、哺乳母兔发病。发病率高低不一。
该病病原是真菌,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家兔的一种皮肤病,因病原的不同,感染程度的不同,表现临床症状多样。
二、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仔兔。哺乳兔7日龄以后,便可发现兔唇边和眼周围皮肤增厚、发炎、痂皮增生。部分兔躯干部位被毛长短不一,呈波浪状。一部分兔局部脱毛,皮肤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呈糠麸样、石膏粉样等,严 重者皮肤皱褶、变厚,如象皮样。病兔怕冷,扎堆,不活跃,食欲无异常。部分兔在耳背或身体其它部分皮肤形成局限性病灶,脱毛,结痂,去除痂皮后,形成溃疡,硬币大小。哺乳母兔常带菌,在乳房周围皮肤上形成病灶,皮 肤局部炎症、结痂、脱毛。部分兔开始发病时在皮肤上呈现小红点、较硬,继而不断扩大,如同局限性的乳房炎,肿块较硬,继而结痂,去除痂皮后,形成溃疡,用力挤压,可见溃疡面上有多个细小的脓样物挤出。
三、防治措施
为防治该病,笔者研制了用于防治该病的药物皮癣宁,油性混悬剂注射液。就此提出防治该病的方案。
1、预防仔兔出生后2日,皮下注射药物,每次用量分别为0.2ml,0.3ml,0.4ml,间隔一周,共三次。仔兔发病率下降到5%以下,可迅速控制兔群的发病率。繁 殖母兔在临产前5~7天注射该药2ml,产后5~7天再注射一次,可有效地降低仔兔的发病率。
2、治疗对已发病仔兔,在10~20日龄期间,一次性注射皮癣宁0.5ml。治愈率可达95%以上,严重不愈者重复用药一次即愈。其它病兔视体重大小适当增减用药量。用药后12~15天症状逐渐消失,转 而康复。
3、综合防治由于环境中带有大量病原菌,单依靠药物很难根治,必须采取持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根除效果。
(1)坚持用药预防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大力抑制真菌的增殖,减少传播的机会。
(2)大力消毒:必须对兔舍、笼具、用具、舍外环境做严格消毒。消毒可用火焰,化学药物如2%的火碱、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对大面积的场地可用10%~20%的生石灰水多次消毒。
(3)配合药物治疗和全场大消毒,对该场内的动物包括兔、猪、狗、猫等逐一进行药浴,以消灭动物皮毛上携带的病原。消毒剂可用含氯消毒药及其它能杀灭真菌的药物。药浴时可适当提高使用浓度。注 意应选择2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进行药浴。
(4)切记不随意引进外来种兔及其它动物,以免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