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给牛蛙投食 一、成蛙池的选择与设计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因此,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厘米左右,或在建池时,池壁高出水面30~40厘米,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在高温季节,牛蛙喜欢栖息于荫凉水中,蛙池周围应多种高大树木遮荫,无树木者,可搭荫棚,大的池塘或洼地,还可在其中种值莲藕或其他叶多叶大的挺水植物,周围陆地多植花卉,既可吸引虫蝶,又使整个饲养环境显得优美。 牛蛙养殖池内都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在自然条件下,它们可以利用隐蔽物或洞穴作为栖息场所或藉以逃避敌害的屏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整个饲养池都是适宜的栖息环境,又没有什么敌害侵袭,故没有设置隐蔽场所和洞穴的必要。相反,牛蛙长时间躲在隐蔽处,影响摄食和生长。成蛙若要在室外越冬,只需把池水加深到1米左右,不要搭棚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在有温泉水或工厂余热的地方,可以利用热源进行冬季加温养殖。 室内养蛙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为了充分利用面积,室内蛙池设计应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为蛙的栖息和摄食的场所,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接纳排泄污物的区域。浅水区保持水深10厘米左右,深水区水深30~40厘米,进水口在浅水区,出水口在深水区,进出水口成对角线。深水区只占整池面积的1/4到1/5,可设在池的一头、四周或出水口附近。 二、成蛙半精养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称为半精养。 将体重100克以上的蛙放入以上大池或稻田,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按精养方式那样每天投饲。但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可用天然饵料补充。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昆虫趋光,对不同的灯光有一定的选择性,诱虫效果黑光洒优于日光灯,日光灯又优于普通电灯和白炽灯。诱虫的时间可从4月初开始,至10月初结束。刚好是在牛蛙的最适生长期内都有虫可诱,而虫的多少也几乎与牛蛙对饵料的需求量相吻合。因此,若能很好利用灯光诱虫,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白天再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效果更好。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米左右的水面上方0.3~0.5米处,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收不到好的诱虫效果。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傍晚开灯,诱虫主要在上半夜,下半夜较少。若蛙多虫少,也可通宵开灯。下雨、大风则不宜开灯。 半精养方式,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10~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三、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室内的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平方米不等,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米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克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克,密度可稍大些,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在常温条件下,成蛙的养殖是4~10月,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在22~28摄氏度条件下,每天可投喂2~3次,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若温度低于22摄氏度或高于28摄氏度,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利于室内通风。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关闭门窗,以便保温。 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可在投饵前敲响器具,或将室内电灯打开,作为给饵信号,以后形成条件反射,一有信号,牛蛙就集中到浅水区摄食。 牛蛙的配合饲料,是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成蛙在养殖一段时间后,体重约在200~250克左右时,可补充投喂一些新鲜小鱼虾、蚯蚓及动物内脏等,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除了定时投饵外,还要每天换水,清洗食场,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及时防病治病,严防蛇、鼠侵袭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加温养殖,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