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随着各地春耕的陆续开始,买农资,已经提上了日程。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李伟民就和大家聊聊买好农资的“四要”“四注意”。
李伟民:“四要”第一,要看商家证照。
在购买农资的时候,除了要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是否齐全,还要注意证照是否在有效日期之内。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查看种子代销证。购买化肥的时候要查看化肥的检验报告,确保商品质量。而对于那些没有证照的流动商贩的商品,尽量不要购买。
第二,购买之后要索要票据。
票据作为购买凭证,是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有些商家会推出“不开发票优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商家不开具发票是违法的。另一方面,农民朋友也别贪图这点小便宜,开具的票据上一定要注明购买日期、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并让商家加盖公章,妥善保管。一旦发现农资有问题,带上票据到相关部门去维权。
第三,要看产品包装。
除了要认真检查购买商品包装的完好程度,还要注意产品包装上的保质期、商标、厂家信息等内容,不要购买商标破损、标识不清或不全的产品。在购买的化肥、种子等农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产品的特性,是否符合您的种植要求。如果不清楚,可以单独索要详细的说明材料。
第四,要留存样品。
对于所有购买的农资,要注意保留包装和少量的残留,这样可以在日后维权的时候作为样品,交由相关部门做检验检测,成为证据。
同时,购买农资还有“四注意”。
第一,注意按需购买农资。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会推出一些列的促销优惠活动。但是农资有保质期限,同时有些新品种也不一定适合春耕生产,购买过量很有可能造成浪费,因此购买农资也要适量。
第二,注意谨防商家的虚假宣传。购买农资,还是要选择大品牌、有保障的商品。特别是要识破商家的虚假宣传,有类似于“最好”“最强”等字样的标语多数要小心。拿不准的品种,要多问问专业人士,或者有经验的人,不能只听商家的。
第三,注意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对于要求消费者输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的,要提高警惕,做到“五不”:不扫用途不明的“二维码”,不抢来源不清的“红包”,不点有风险的电子网站链接和弹窗,不回来历不明的短信,不转给身份可疑的商户钱款。
第四,注意了解维权方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消协、工商和市场监管、农业等有关职能部门投诉举报。如果假冒伪劣农资给生产造成损失,可以找农业部门进行鉴定、评估损失,再通过协商、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等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资的质量关乎农民朋友的受益,还希望咱们农民朋友能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