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王宾、刘诗平)严格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将达97%以上、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我国将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风险注重源头治理、全程控制、风险管理、社会共治,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源头治理是确保食品安全底线的重要一环。“十二五”时期,全国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仍存在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等源头污染问题。对此,规划指出要使治理关口前移、进行源头把控,到2020年使农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以上。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滞后、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规划指出,要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快生产经营卫生规范、检验方法等标准制定。
食品安全“潜规则”如何破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发力。规划强调,要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及行业共性问题。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等“潜规则”问题,并提出整合食品安全监管、稽查、检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案件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监管网络铺得广、织得密,食品安全才能落得实、有保障。规划明确实施全链条监管,严格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监管,严格网格化监管,做到“定格、定岗、定员、定责”,到“十三五”末,县、乡级100%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规划还强调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提升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做到专业监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