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牛群生长情况,指导工人加工饲料,到各地寻找优质牛犊、了解市场行情……自从2013年建起了养牛场后,张少华几乎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5年多时间,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十头,到现在年出栏量达到500头,张少华的养牛致富路越走越宽,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牛专业户。
雨后的夏日,记者慕名走进张少华的耀辉养殖农民合作社,在一幢幢整齐排列的标准化牛舍里,一头头体格健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饲料。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牛群,张少华乐呵呵地说:“夏季天气热,我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目前存栏量是160多头,只要行情好,随时都可以出售,养牛效益还是不错的。”
今年43岁的张少华是甘肃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门村村民,曾打过工,包过工程,卖过酒。“外面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近几年,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发展,还出台优惠政策,我父亲贩了十几年的牛,觉得肉牛的市场行情还可以,而且搞养殖相对简单些,只要质量好就不愁销路。”张少华说,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回到村里养殖肉牛。
2013年4月,张少华投资了120多万元,成立合作社,建设养殖场,到天水、张掖、内蒙古等地考察市场后,引进了70多头西门塔尔、夏洛莱、秦川等品种的肉牛进行养殖。 为了养好牛,张少华东奔西跑,向养牛大户、兽医、畜牧专家学习饲料配比、喂养技巧等养殖经验及疫病防治知识。
精心饲养半年后,这批牛全部出栏,除去成本,每头净赚了1000元到2000元。赚到第一桶金的张少华对养殖业信心满满,此后,一直保持近百头的养殖规模,年出栏150头左右肉牛,纯利润达到十几万元。
2016年,张少华在冯堡村流转土地,建了9幢牛舍,配备了办公生活用房、草料库、消毒防疫、青贮及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同时扩大了养殖规模。“冬季存栏量达到200多头,夏季天气炎热,养殖密度减小到160头左右。我们主要是育肥,养5到6个月就出售,大部分卖到平凉和广州等地。”张少华说。
养殖规模扩大后,需要大量草料,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张少华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玉米,加工青贮饲料。在养殖过程中,他特别注重疫病预防,每天清洁圈舍,三天消毒一次,及时打疫苗。因为管理得当,经验丰富,对市场行情把握准确,张少华的养殖之路一直很顺利,效益可观。2016年至今,合作社每年出栏肉牛达到500多头,纯收入在40万元左右。
如今,张少华不仅自己鼓起了腰包,还为8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年支付务工费2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了周边10多户村民发展养牛业,他经常与这些养殖户交流、分享养殖经验,向他们推荐优质品种,提供市场信息和销路。“下一步,我准备实施二期工程,扩建牛舍,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0头,目前土地已经流转好了,另外打算动员周边群众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