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黄牛”村支书。自2004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走“产业兴村”道路,创办了微企90余家,让亭子村的撂荒地变成了“香饽饽”。
抱团聚力兴产业
亭子村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穷山村,农民增收一直是个大问题。
“多亏了微企政策,我们村才改变了命运。”姚世明说,由于外出创业者多,且有一定的优势,亭子村被确定为重庆首批试点微企村,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给予村民补贴,帮助兴办微企家庭农场。
经过多方努力,姚世明从重庆引进了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准备在村里流转50余亩撂荒地种植莲藕,帮助村民致富,但村民对此并不积极。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姚世明率先种了30亩莲藕“试水”。第二年,他就获得丰收,挣了10万余元。村民看到了发展前景,纷纷加入种植莲藕的行列。
姚世明通过开设“月末党课”,专门为村民讲解致富经,还邀请农技专家给村民教授种植技术。
为了引导村民抱团发展,2012年10月,姚世明与5家微企家庭农场共同出资组建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导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4年,我们投入800万元,栽种葡萄、黄桃等水果,还兴建了果蔬观光长廊,以及餐厅、客房等配套设施,打造乡村旅游。”姚世明对村里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帮助村民当上老板
“幸好听了姚书记的话,搞水产养殖、种黄桃,现在生活才过得这么好!”村民丁朝兴过去在北碚搞装修,看着村头的发展势头心里也直痒痒,打算回家养猪,“爱管闲事”的姚世明却建议他搞水产养殖和种果树。丁朝兴听后,回村流转了30亩土地搞起水产养殖,并种了22亩黄桃,年收入相当可观。
丁朝兴致富的故事并非孤例。村民周朝华租赁60亩地建鱼塘,养殖了120吨泥鳅,产值高达500万元;51岁的张华办起了农家乐,月收入上万元……
在姚世明的示范带动下,亭子村有20多个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水产养殖、果蔬种植、农家乐等产业。目前,该村已创办微企90余家,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也由2007年的4500元增至2015年的1.6万元。
“有姚书记在,我们创业有底气。”返乡创业农民工王全说,村里还推出了“大户牵小户”活动,由发展好的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对村民进行全面指导,让村民创业少走弯路。
党建领航产业致富
如今的亭子村,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吸纳了当地1100多名村民就业。
“没有党建引航,亭子村就没有风风火火的创业潮。”姚世明说,在太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亭子村专门成立了微型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党支部成立后,为了解决群众“创业无资金,发展缺技术”的难题,先后帮助36户微企获得创业贷款600万余元,引进产业人才30余名。
“党建领航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发挥所有党员的作用。”协会党支部创新“党员+微企+种养殖户”的党建模式,积极吸纳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进入党支部,成功创建重庆市市级微型企业孵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