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下育林员陈宏研究珊瑚三十年:海底种出一片“林”

2018-12-19 18:08:36浏览:1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下育林员陈宏研究珊瑚三十年海底种出一片“林”(倾听·创新在路上)  本报记者 闫 旭  核心阅读  珊瑚,被科学家誉为“

水下育林员陈宏研究珊瑚三十年

海底种出一片“林”(倾听·创新在路上)

  本报记者 闫 旭

 

  核心阅读

  珊瑚,被科学家誉为“海底热带雨林”,是近岸海域生态稳定的重要基础。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和他的团队,三十年如一日研究珊瑚繁育,在海底“造林”,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让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今,陈宏团队已经种下了超过16万株珊瑚,今后还将为保护海洋生态不懈努力。

  海南省三亚市凤凰岛周边的海面上,风平浪静。伴着浪花飞溅,陈宏身着潜水衣向水面一跃,而后渐渐潜入海底。蔚蓝色海洋的深处,蕴藏着陈宏海底“造林”的秘密。

  “海底珊瑚都活了,连成一片了呐!”陈宏从海面上探出头,满脸喜悦,“长势很好,前些天种下去的珊瑚也正在生长。”三亚这片海是陈宏海底珊瑚森林梦想的起点:那年,他在这里亲手放下第一株人工珊瑚礁体;如今,海底最大的人工培育珊瑚直径已达到70厘米以上。

  一株株植入海底健康成长的珊瑚,见证了陈宏团队科研攻关的艰辛。53岁的陈宏已经与珊瑚生物研究打了30多年的交道,作为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他正用满腔热情换来海底的一片色彩斑斓。

  海底种珊瑚靠科技更凭实践

  见到陈宏时,他正在摆弄一张特制的珊瑚“婴儿床”。长约3米的“床架”由不锈钢制成,1米宽的“床头”上系着白色的悬浮球。每块“珊瑚宝宝”被细绳固定在尼龙网编织成的“床单”上,即将沉入海底“睡个好觉”。“婴儿床”学名叫做珊瑚苗床,是陈宏海底造林的秘密武器。

  “开头要有好苗,后面看成活率。”讲起种珊瑚的过程,他如数家珍。“珊瑚育苗技术分为室内育苗和野外育苗,苗床是我们野外育苗的独家发明。”

  陈宏介绍,每次野外育苗,首先要在海底选择合适的珊瑚母体,然后现场取苗,再利用绳子将珊瑚苗固定在苗床或者选好的礁石上,让苗种重新繁殖扩大族群,整个过程类似于陆地上的植物嫁接。

  “考验体力也考验技术。”普通人每次下潜一个小时左右已经感到疲劳,而陈宏每次下潜作业至少两三个小时。比起常年海底作业练就的过人体力,更让陈宏感到自豪的是他们所掌握的珊瑚无性繁殖技术。

  珊瑚苗种的培育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方向,主要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在天然海域繁殖,受到海流、波浪等水文条件影响,珊瑚苗的成活率低。“我们首创的单水螅体无性繁殖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珊瑚无性繁殖难以经受台风考验等难题。”陈宏说,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让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用无性繁殖种植的珊瑚成活率平均为70%,最高一批达到了99%,种植时仅六七厘米的珊瑚,现在有些已经超过20厘米。”

  一辈子就想把珊瑚研究做好

  “当初踏上三亚的那一刻,好像一眼看到了现在的自己。”1987年,22岁的陈宏大学毕业,第一次来到海南三亚,从此与海洋结缘。当年,三亚只是一个普通的海边小城,但三亚海底繁茂的珊瑚给陈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就想留下来,做有关海洋生物的研究。”

  不久后,陈宏入职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逐步开展珊瑚的观察与培育等实验。2003年,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成立,陈宏开始对珊瑚进行系统研究。当时,国内珊瑚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空白,“为什么珊瑚会死,那时候是未解之谜。”陈宏还记得,起初提出想要人工培育珊瑚苗,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研究培育珊瑚的每个步骤都异常艰难。“先弄清楚珊瑚致病和死亡原因、珊瑚群落的生长规律,再逐步摸索珊瑚修复保护技术。”陈宏说,海底种珊瑚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好似平地起高楼。为了打好“地基”,获取一线研究数据,潜入海底做实验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然而,色彩斑斓的海底也经常给陈宏展示它的凶险。有一次,陈宏像往常一样潜入海底采集珊瑚群落样本。突然,他的潜水服发生漏气,“当时水深已有12米,情况十分危险,只有3分钟的时间来自救。”陈宏根据经验立即卸掉铅块,往水面方向游去,幸好同事也反应敏捷,迅速把他救上接应艇,才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难以想象,像这样的“水下惊魂”只是陈宏平时工作的一个小插曲。“不觉得害怕,经常是收拾一下,继续做实验。”多次与死亡擦身而过的陈宏,对培育珊瑚海底造林,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份执着,“30年来从没想到做其他事情,一辈子就想把珊瑚研究做好,在海底种出一片珊瑚林。”

  农民的田在地里,我的田在海底

  “有了珊瑚,大海就活了起来。”这是陈宏对海底珊瑚功能最直白的表述。珊瑚,海南当地人叫“海石花”,被科学家誉为“海底热带雨林”。珊瑚群落为海洋鱼类、贝类、藻类提供了栖息场所,是近岸海域生态稳定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受海洋污染、人类盗采等影响,南海珊瑚资源在减少,海南近岸的珊瑚礁面积也在下降。

  正因如此,陈宏心里早早埋下一个梦想:将海南沿海种上百万株珊瑚苗,重现海底珊瑚花园。“培育难题已经解决了,今后的工作是逐步扩大种植规模。”陈宏和他的团队已经掌握了珊瑚致病因子,攻克了应对珊瑚白化、珊瑚规模化培育和生态修复三大重点难题。

  目前,北至海南陵水,南到西沙群岛,陈宏和他的团队已经种下了超过16万株珊瑚,这些新培育的珊瑚长势良好,有些已经成了鱼类、贝类、藻类的生存新家园。

  “现在政府支持力度大,社会对珊瑚保护有共识,我有信心把珊瑚继续种下去。”陈宏打算在2020年前,将海南沿海全部种上人工珊瑚苗,完成百万株珊瑚计划。“农民的田在地里,渔民的田在海上,而我的田在海底,海底和大地一样,总会回报辛勤付出的人。”陈宏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欧盟发布加强官方控制的进口非动物源食品和饲料清单

上一篇:

澳大利亚实施猪肉强制性原产国标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