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完成的“耐盐碱大鳞鲃人工驯养技术与产业化”成果在天津天祥公司通过了中国农学会组织的评价。评价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单位的8位专家组成,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桂建芳院士任组长,评价会由中国农学会科技评价处边全乐处长主持。
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是当地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体长可达70cm,体重12kg。该鱼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耐盐碱、适应性强等优良特点,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首次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耐盐碱鱼类大鳞鲃(商品名:银雪鱼),从苗种繁育、人工养殖、抗逆性能、种质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鳞鲃性腺发育、繁殖生理、放养密度、饵料营养、越冬管理、鱼病防治、养殖模式和盐碱耐受性能等研究,突破了盐碱水域大鳞鲃人工养殖存在的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大鳞鲃的全人工繁育及养殖产业化,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专家组听取了成果介绍,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耐盐碱大鳞鲃人工驯养技术的成功,为我国盐碱水域开发了一个优质鱼类品种,拓宽了一方宜渔水域,构建了一套治碱策略;在种质保护、驯养技术、抗逆性评估和市场推广模式等方面的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鳞鲃既能在淡水又可在盐碱水中养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开发潜力较大,对保持我国渔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