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锋哲 李海涛 高雅
她们,分散在祖国各地,职业不尽相同,年龄差距大到甚至跨越一个甲子,除了都从事“三农”相关工作,原本可能并无其他联系。然而,在这个三月,一个共同的称号——“全国人大代表”,将她们聚集到了一起。肩负着依法履职的神圣使命,她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共赴北京,成为了全国两会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她们,就是涉农领域女性全国人大代表。在2980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较上一届提高了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比例最高的一届。其中,涉农领域女代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今年全国两会,她们带来了什么议案建议?她们对“三农”发展有着怎样的真知灼见?“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多位涉农领域女代表,感受“三农”领域里的“她能量”。
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脱贫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西孔村以前是出了名的“后进村”,2013年王萌萌到村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经济。今年全国两会,她带来的建议是提高农村扶贫车间建设质量。“扶贫车间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但还存在建设速度慢、站点少、不够用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当地贫困户的需求。”王萌萌呼吁相关部门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建设扶贫车间,扩大在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户补贴范围,让更多农村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
37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工乔进双梅,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2015年她创立了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短短几年,合作社已带动周边百余名村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年人均创收达8000元以上。“未来合作社不仅要带动马边县的彝族妇女就业,更要把凉山的贫困妇女带动起来,实现居家就业,也希望国家有更多相关的支持政策出台。”她说。
投身农业,带动农民发展产业
“我带来的建议,是通过种养结合建设生态循环产业链,从而实现精准扶贫。”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彦是一名海归创二代,谈起农业来滔滔不绝:“生态循环产业链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龙头企业要作为领头人制定标准、实行监管,保证种养结合模式的顺利运行,通过农民与企业高度融合而达到精准扶贫和生态循环的双重效果。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部署,立足区域统筹,科学布局种养业,同时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通过试点示范和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和机制。”
在三亚种了多年玫瑰、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坦言:“玫瑰是我要一辈子追求的产业,之前我主要考虑把我的花田种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近年来,她所在的博后村不仅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很多当地的农民成为了企业工人,公司目前聘用了600多人,当地农民占70%,覆盖了1000多户农户。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让更多农民通过种玫瑰富起来,成为杨莹更大的责任和目标。杨莹说,今后5年将重点发展产业小镇,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础上,配套“科技种植+文化包装+销售平台”,研发各种产品,将玫瑰花茶、玫瑰酒等相关产业植入村庄,让家家户户都有产业,再建玫瑰民宿,家家入股,把大家的年收入提高到15万元,实现高水平的小康。
热爱家乡,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
“从一名打工妹到1997年在东莞开办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再到2005年回到家乡创业,我一直期盼着家乡能够实现振兴,也愿意为家乡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20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野鼎泰电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馨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王馨此次带来很多经过认真调研的详实建议,基本上都和“三农”有关。其中一个关注重点就是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问题。她说,良好的环境对于我国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是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一名教师。这次她带来的建议也和乡村教师有关。她建议,切实改善乡村教师结构,探索实施弹性退休制度,采取措施增加男性教师比例;办好面向农村的师范院校,培养大专层次的“全科教师”,努力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加强乡村教师保障,大幅提高乡村教师收入水平,提升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