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国各地雨水增多,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同时也是水产养殖病害高发期,各地要注意加强养殖生产管理。根据近3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数据,6月份需关注以下疾病:
重点关注疾病
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特别是23℃~28℃易发生。该病多发于高温季节,死亡率高达80%以上,广西、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白斑综合征:是对虾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但从2014年起,监测到有克氏原螯虾主产地发生了该疾病,感染宿主范围呈扩大趋势。从2016年监测情况看,在南美白对虾和克氏原螯虾都监测到了该疾病,沿海省份对虾主养区和内陆克氏原螯虾主养区需重点关注。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俗称鳜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毒性疾病,可造成淡水养殖鳜鱼暴发性死亡。该病流行水温25℃~34℃,最适宜水温为28℃~30℃。气候突变、气温升高和水环境恶化,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部分鳜鱼养殖区发病呈上升趋势,江苏、湖北、广东等鳜鱼养殖区需重点关注。
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斑点叉尾鮰,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该病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头穿孔”。今年,已有部分省份监测到该疾病,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主产区需重点防控,鲶鱼主养区也需关注。
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宜发育水温21℃~25℃。从历史同期监测数据看,6月该病进入高发期,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沿海省份需重点防控。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发病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各淡水鱼主养地要重点关注。
其他关注疾病
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水温高于18℃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且死亡率较高,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同时,烂鳃病、赤皮病等常见疾病需做好防控。
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各草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
罗氏沼虾白尾病:主要危害罗氏沼虾,从监测情况看,6月也是该病的高发期,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沼虾育苗区需重点防控。
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天津、黑龙江、广东、陕西、宁夏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鳖腮腺炎病:发生对象为中华鳖,发病水温25℃~30℃,浙江、安徽、江西等中华鳖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其他病害如腐皮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等也需做好防范。
防控措施
加强突发性天气应对。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台风等突发性天气预报,及时加固养殖设施。台风暴雨期间,要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进一步加强投喂管理,增强鱼体免疫力。
加强饵料管理,改善水体环境。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原则,投喂新鲜、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早晚勤巡塘,适时开启增氧机,防止鱼缺氧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