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四川旱地耕制改革例证与实效

2018-12-19 18:24:10浏览:2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四川丘陵区旱地占总耕地的58.3%,在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大粮食主作中,麦、玉、苕旱粮的生产举足轻重。实施麦玉苕三熟

  四川丘陵区旱地占总耕地的58.3%,在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大粮食主作中,麦、玉、苕旱粮的生产举足轻重。实施麦玉苕三熟间套复种耕作制,每亩年产量都可超过改制前的两熟连作,增产30%左右,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旱地高产、稳产、低成本、持续增产的一项耕作制度。如果能科学安排最佳带距比,20世纪80年代的试验证明,小麦一季可多收68.1-72.2斤,玉米一季可多收73.9-105.3斤,红苕一季可多收108.1-174.1斤,全年三熟平均效益在116-220斤之间,相当于增产8-16%。
  带距比与三熟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麦、玉间,同带距下,多播小麦少留空带,小麦增产,玉米减产;少播小麦多留空带,玉米增产,小麦减产;不同带距下,小麦则窄带距比中带距产量高;玉米则中带距比窄带距产量高。
  麦肥、玉肥、玉薯间,同带距下,麦薯带占地比重大,则麦、薯产量高,肥、玉带占地比重大,则肥、玉产量高;不同带距下的对等带;玉米则偏小带距增产;红苕则偏大带距增产。
  麦、玉、苕三熟间,不同带距的对等带,小麦以带距小边际多增产;红苕以带距大受光面多增产;玉米以带距偏小,用地充分增产。双二五、双二八对三者协调较好,是一种较好型式。
  不同带距相同空带,除玉米决定于小播带组成的小带距外,麦、苕均决定于大播带组成的大带距。
  带距相同(6尺)带比不同,麦、苕带占地比重大,麦、苕增产,玉米少产;玉、肥带占地比重大,则麦苕少产,玉肥增产。
  生产实践结果认为,玉米最优方式为双二五,麦苕最优方式为双二尺及三五比二五。适宜于轮作换茬及机械作业最优方式为双二八及双三尺。现综合全面考虑定型为4-6尺带距对半套,5尺中带距为主体,搭配4尺窄带距,6尺宽带距。土质差、肥料水平低的,用小带距;肥沃一台地用中宽带距。
  麦玉苕肥分带轮作换茬。分带轮作小麦适播肥茬,试用5-6尺带距对半套,红苕、玉米两分家“各走各路”,玉米带前茬口间套豆科绿肥,小麦先播种在培肥茬口上,播完小麦再挖红苕的分带轮作法,使小麦播在高产期,红苕收在耐贮高产期,解决了麦苕争季节矛盾。
  小麦提早5-10天出苗,带分蘖过冬,提早抽穗躲过春旱,结实穗增加2-3个,穗粒增加11-17粒,千粒重上升1.4-3.7克,成熟期提早5-6天。
  增产效果。小麦适播期后每迟播一天减产约1%,播种期早迟相隔8天,亩产量差24-36斤,相差16天,产量相差60-66斤,适播增产15.5-18.5%;相隔24天,产量差90斤,适播增产25.3%,在盆中10月30日-11月23日为小麦高产播种期,红苕安全高产贮藏期11月8-23日,进行分带轮作先播麦后挖苕(第一年可以抽厢挖苕),两种作物均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期。
  小麦播期和茬口的增产效果。同一播期内,玉米茬口(肥茬),优于红苕茬口(瘦茬),11月5日播于玉米茬比红苕茬亩增产50斤,增14.6%,11月21日播于玉米茬比红苕茬亩只多收30斤,增产仅10.6%;相同茬口,适期(高产期)比不适期(迟15天)每亩多收60-80斤,在玉米茬口上适期比迟播增产21.2%。玉米茬优于红苕茬,适播优于迟播。同为苕茬11月5日比11月21日播种,亩增产60斤小麦。营山新店区9278亩,抽厢挖苕大面积示范,亩平均多数小麦(均惯面积)79.3斤,基本上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适播肥茬较迟播瘦茬多获得110斤小麦产量,增产38.9%,其增产总数中属于茬口增产的占36.4%,属于播期增产的占63.6%。在中下等土上播期效应更显著,其比率为22.4%:77.6%。
  分带轮作小麦适播肥茬的增产效果。同为三尺播带,适播(11月4日)玉米茬,较迟播(11月25日)红苕茬,亩增93斤小麦,增产31%;同为分带轮作适播肥茬,5尺带距对半套比6尺带距提高了20%的缘故。若与6尺带距的迟播瘦茬比较,边际效应+适播+肥茬的总效益则为每亩增产148斤,增产49.3%。分带轮作小麦适播肥茬后,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如双二五实际播种占地虽然只为平作(净作)小麦的50%,但其产量(边际效应+适播+肥茬)已相当于平作小麦的95.1%,接近平作。
  分带轮作红苕作垄方式,关键在红苕带与玉米带分带种植,只有玉苕分家才能为后茬的苕肥(秋肥)分带、苕麦分带开辟道路。即变原来的“两边靠”苕垄为在玉米大行正中作垄(栽双行错窝)的独仑苕垄。位置变了密度不减,本身可收早栽迟收之效,也能让出茬口培肥养地,使旱三熟就地轮作形成制度,保证持续增产。
  独仑苕垄的直接增产效益,78、79两年试验独仑苕垄比两边靠苕垄同等条件下平均增产18.3-26.5%,80年多点试验平均增产32.3%;其中大、中、小苕重量比结构;独仑苕垄为7:2:1,两边靠苕垄为6:2.5:1.5的关系,提高了食用价值;地上部鲜饲料产量约可提高6.16-16.99%。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对日光能量的充分利用,一天可多获得光量45.15%;也提高了对土壤水份的有效作用,从而促进地上早覆盖、地下早结苕、结大苕。
  间接增产效益,保证适时收获耐贮产高。据79、80两年试验,小雪前收获比立冬前收获相隔半月,每亩可增收鲜苕110-187.2斤,增重8.2-15.4%,平均每天增苕7.3-12.48斤,增重0.58-1.03%。生产上的抽厢挖苕亦证实:早挖掉的1/2,亩平均收产量81.4斤,损失13.75%。适时迟收红苕还有干物质提高、黑斑病发病率降低的趋势。
  另外,促进旱三熟全面增产。改革作垄方式后,除红苕增产外,可让出玉米带套种秋绿肥饲料或蔬菜,促进农牧结合;为小麦提供适期播种茬口,保证小麦增产。
  旱三熟茬口间隙培肥养地。当前旱三熟冬季预留带的养地手段有三:即加厚土层(担淤泥进地),种植饲料绿肥、蔬菜和炕土深翻,前两者约占30%面积,炕土是主要的。试验证明:除部分进行合理土壤耕作与轮作外,其有效途径应该是从人多地少经济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有利自然资源,依靠旱三熟茬口间隙把豆科绿肥纳入耕作制度种地养地,走农牧结合道路,才是经济实惠的。
  蚕豆等三种绿肥的养地。蚕豆优于箭舌豆和豌豆,较箭舌增产16.5-78.5%,较豌豆增产37.2-113%。蚕豆种后PH值有降低趋势,与炕土比较有效氮增加7.9-11.7ppm,有机质增加0.1-0.3%,耕层土温虽比炕土低4.0-5.5℃,但土壤中含水量增加2.5-3.75%,致使玉米播后出苗率提高8.7-51.7%,蚕豆绿肥压青使后茬玉米产量可提高5.2-10.1%和6.3-21.6%。
  冬季预留带,蚕豆播期宜早,25/10-4/11播种的亩产青量1400-2400斤,4/11-16/11播种的亩产青量700-1400斤,16/11以后播种的只产400-700斤。应用催芽播种,抢时免耕边收苕变播或提早穿套,酌施水肥等以争取青鲜产量。种植方式:可种三行或五行,留中行収种,种青双收,或与中行葫豆收籽两侧炕土搭配,可亩收种38.6-51.4斤,饲料豆叶(鲜)114-148斤,燃料(干)77-119斤。冬绿肥收青期以惊蛰—春分为宜。雨水—春分内迟收15天青产量增加6.4-35.6%。迟收一月青产量增加38-88.7%,为了不影响小麦边际效应,可中行种蚕豆,两侧种豌豆或箭豌,不搞春炕土。
  玉米茬口连作秋绿肥。白露播种秋绿肥,2/11收青:蚕豆637斤/亩,箭豌102斤/亩。播期以白露为好,不宜拖至秋分,否则产量成数倍下降。
  秋熟种(八月黄)大豆。处暑后播种秋菜胭脂萝卜等有亩产二千斤以上的收成,播小白菜和套栽芝麻等亦有成功经验。
  旱三熟分带轮作,三熟作物相应栽培技术
  小麦播带播种方式,据79年试验,双三尺带距,在亩用种15斤,16/11播种,中上肥力土壤上,空心带亩产542.97斤,较满播509.67斤/亩,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既能使小麦个体生长分布均匀,又能解决满播所造成中行劣势的弊病。又据78年试验,3.5:2.5的6尺带距,麦带3.5尺内留2-3个小空行,亩用种18斤情况下,其产量优于满播,亦证实以上结论。
  玉米种植方式。玉米播栽期,据79年试验,在双三尺带距下,三月下旬播种亩产602.3斤比三月上旬播种亩增16.8斤,比四月上旬播种亩增50.2斤,并能在7月10日左右成熟,能安全避开伏旱。在3月10日薄膜方格育苗,3月17日出苗,3月31日移栽,叶龄三叶一心,苗龄20天,4000株密度,亩产647.5斤,分别比各期增产,苗龄越大减产越多。麦收时玉米叶片超过小麦,并有效缩短共生期,提早成熟期。
  玉米种植方式;在双三尺4000株密度下,玉米产量随窄行增大而增加,间距是次要因素。当窄行1.2尺时,间距偏大的产量高,以0.7-0.9尺间距为有利。当间距0.5尺时,玉米产量随窄行增大而增加。因此,双三尺下窄行1.2-1.6尺为适度,过大虽可增产,但相应缩小了大行,影响下茬,同时间距太小,加剧共生期三争矛盾。
  又据80年试验,在6尺带距3500株密度、玉米带2.5-3.5尺下,窄行保持1.1尺,间距0.7-0.95尺情况下能满足玉米个体发育;当间距同安排为7寸时,窄行1.6尺便能既保证下茬受光,又能使玉米有较好的产量,在同一带比下,玉米窄行大间距小,较之窄行小间距大更为实效。
  玉米不同密度下种植方式。同带比(3:3)下,逐渐增大窄行,相应缩小间距时,其产量随窄行增大,间距与宽行缩小而增加;4000株密度时,则放大窄行的效果比3500株密度时更为有利,即低密度下个体分布较均匀,对扩大窄行来调整群体内部结构矛盾迫切性次于高密度,但放大窄行应有极限,即间距大小低于6寸时,一则加大麦玉共生矛盾,二则窄行增大宽行势必缩小,也会影响下茬;反之间距过大,窄行过小,虽间距较大,但个体分布不均匀,光能浪费增大,最终产量不高。生产上6寸间距,1.2-1.6尺窄行,并保持4尺以上大行则较能获得个体均衡分布。
  同带比(3:3)下,相同间距、相同宽行时,窄行1.2尺,间距1尺,4000株比3500株增产16.4%;窄行1.4尺,间距8寸,4000株比3500株增产34.8%;1.8尺窄行,0.6尺中间距,4000株比3500株增产25%。再从两个不同密度在不同窄行间距下的反应看;1.4尺窄行,0.8尺间距和1.8尺窄行,0.6尺间距只比1.0尺窄行,1.0尺间距增产1.7%与9.4%。显然扩大窄行的增产幅度远小于增大密度的增产幅度。因此,生产上4000株,窄行1.4-1.8尺(中数1.6尺),间距6-8寸(中数7寸)时能较好协调矛盾,充分利用光能地力获得增产。
  红苕种植方式的类型。1980年在沙地上亩植4000株,同为独仑苕垄,与两边靠比较:其中倒U字型增产7.6%,倒W型增产8.9%,一边靠型增产28.3%。独仑(双行)苕垄平均比两边靠苕垄增产15%,藤蔓产量增产13.7%。因该年秋雨多,但在沙土上与两边靠比较:倒U字型增产43.2%,倒W型塘产10.3%,一边靠型增产48.8%,几种垄型平均增34.1%。藤蔓则只增加4.7%,因而作垄型式在不同气候年和不同土质下应有所考虑。
  独仑苕垄在不同带距带比下的反应。同为倒U字苕垄(79年),在不同带距带比下,红苕产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大带距,即玉米大者放光量大。同空带(2.5尺)、5尺和5.5尺带距,均比6尺带距减产9.5%和7.6%;对等带下的不同带距,双一八和双二五均比双三尺增产14.1%和4.7%;同为6尺带距下,2.5:3和3:3均比3.5:2.5减产18.5%和11.9%。但从全年总产看,无论那种带距,由于各熟互补关系,在何种土地肥力下,在全年三熟中比重的变化并不太悬殊。
  综上,麦玉苕旱三熟在定型种植基础上建立的用养结合、分带轮作制,更能充分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对光、热、水、气、土的利用率。并更有利于趋利避害、避灾增产,缓和季节矛盾,对地力培肥,用养结合,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苍溪县16.4万亩旱三熟,以5-6尺型式为主的对等带分带轮作13万亩,占79.3%。推广分带轮作的三年间(79年正常年统计):旱三熟全年产量由76年1278斤/亩(未折)增加到1500斤/亩,亩增产222斤,增产率为17.4%。其中:小麦324斤/亩增至357斤/亩,亩增33斤;玉米由502斤/亩增至636斤/亩,亩增134斤;红苕由452斤/亩增至507斤/亩,亩增55斤。间套作大豆全县总产增至433万斤。
  阆中县旱三熟面积20.2万亩,其中5-6尺带型的分带轮作17万亩,占旱三熟面积84%。推广分带轮作的三年间,旱三熟全年产量由76年的1047斤/亩(未折)增加到1251斤/亩,亩增产204斤,增产率为19.5%。其中:小麦由281斤/亩增至322斤/亩,亩增产41斤;玉米由318斤/亩增至477斤/亩,亩增产159斤;红苕由448斤/亩增至452斤/亩,亩增产4斤。两个县虽然各自条件与基础不同,三年推广分带轮作亩增产都在200斤以上,增产率分别达到17.4%-19.5%。
  生产水平低的南充县金宝公社79-80年全面推广了以6尺带距为主的分带轮作制后,与改革前的78年比较:小麦单产有180斤增至229斤,增加49斤/亩,增产27.2%;玉米单产由361斤增至381斤,增加20斤/亩,增产5.5%。红苕单产由288斤丰年(79年)增至354斤,歉年(80年)与78年289斤/亩比较,都达到平产,丰年则亩增65斤,增加22.5%。
  营山县新店乡80年接受分带轮作,开始第一年分带抽厢挖苕适播小麦9278亩,占小麦面积43%,总增加23.7%,单产增加79.7斤,增产37.7%。小麦收获期提早7-10天,有利缩短麦玉共生和玉米早管,全区玉米产量又增加50斤。
  据上世纪80年代多点试验示范,推广分带轮作从产量上看:采用最优带距比和相应的种植技术,利用边际优势,协调共生矛盾和群体内部矛盾,每亩可以至少获得40-60斤产量。小麦高产期适播在肥茬口上,较挖苕后迟播小麦每亩至少可以获得70-80斤产量(仅抽厢挖苕改变播种期即获得40-50斤产量)。红苕变革作垄方式,改两边靠为独轮子栽双行,受光好,大苕多的增产效益和先播麦后挖苕,红苕生育期适当延长(小雪前收完),每迟挖一天可长苕7-12.7斤,迟收10-15天可多产鲜苕70-180斤,折粮14-37.4斤。对等行各走各路,利用预留行间种一行葫豆可收籽28-41斤,利用玉米两侧间种六月黄、八月黄大豆可收籽30-60斤,除去种子,仅增种两次豆类作物最低可达40-60斤。
  综上采用分带轮作,以最低值计:最低可靠增产164斤,第一年每亩可靠增产100斤:四川全省推广1500万亩,当年即能增产15亿斤。第二年再在100斤基础上增64斤,1500万亩可增产6亿斤,经过逐年培肥效果当不至此。(四川 王闫利 熊志强 姜淦)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纳米比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使用塑料袋

上一篇:

第二期援柬高级别农业专家顾问组圆满完成任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