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水稻移栽已基本结束,科学做好大田期水稻虫害防控,对今年水稻的稳产高产及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品种肥水保产量,科学植保保安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水稻虫害的防治,农户目前仍普遍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这虽然挽回了产量,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只有科学防控水稻虫害,才能真正保产增收,实现我省水稻安全生产。现就我省水稻重要虫害的科学防治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农业有关部门和种植户参考。
一、螟虫是我省水稻的主要虫害,准确预报综合防治是关键
我省稻区螟虫是常发性害虫,螟虫发生田块几乎为100%,造成的损失占水稻病虫总损失的40%以上。笔者近日在新津田间已调查到许多5~6龄大螟幼虫为害形成的枯心苗,此时施药也于事无补;广汉等地移栽苗还处于转青期,二化螟卵块正处于卵孵高峰,正是施药最佳时期。因此,只有依据螟虫的发生规律进行适时防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省目前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技术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盲目用药现象依然存在,因此需要加大螟虫科学防控技术示范推广与宣传培训力度。
水稻本田螟虫的综合防控,应建立在前期的“上年稻草科学还田”和“非化学防治技术提前介入”的基础上进行。稻草还田具有降低水分蒸发、冬季保温、有机质回田、避免秸秆焚烧等多种优点,但对于当年螟虫发生严重的稻田,其收割的稻草最好不要还田或者应经过粉碎处理后才能还田,这样可以有效减低来年螟虫基数。同时,杀虫灯和性信息素诱杀等非化学防治方法一定要在水稻播种之时进入田间,以尽可能多地诱杀越冬代成虫,最大限度降低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量及一代螟虫的发生数量。要加强基层植保部门的测报和防治宣传工作,将各区县螟虫发生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预测当地螟虫的发生量和发生时间,并及时发布发生程度和防治适期,指导农民进行药物防治。一般而言,秧苗在带药移栽的基础上,如果当地发虫量大,一定要在秧苗转青后的螟虫卵孵高峰期施药一次,以降低一代二化螟为害。药剂方面需选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农药,用于杀螟虫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以及生物农药甜核苏云金、甘蓝夜蛾多角体病毒、Bt、苦参碱等。要注意交替用药、适期用药和达标防治,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二代二化螟的防治不得使用三唑磷、丙溴磷、毒死蜱等单剂及复配剂,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影响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同时二代螟虫防治一定要兼顾防治稻飞虱。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以防止其对水生生物、蚕桑、人畜等造成药害。
二、稻飞虱易为害成灾,严密监控及时防控是根本
我省稻飞虱常见的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两种,其中以白背飞虱为主。我省稻飞虱发生分三个区域。其中,川东南泸州市的叙永、古蔺等县以及攀枝花市的金沙江及支流河谷地带稻区为常发区,该区稻飞虱每年发生,几乎年年为害成灾;川东、川东北、川中部稻区为间发区,该区稻飞虱间隙为害,一般年受害轻,重发生年少,大发生年为害成灾;川西和川北稻区为波及区,一般年份不发生稻飞虱为害,个别年份偶发成灾,受害田不超过5%。
针对稻飞虱的防控,一定要严密监控,及时掌握其发生动态,警惕爆发。调查飞虱虫量时应到田中多处仔细查看,因为飞虱的发生特点是田边少,田中多;上部少,下部多。当发现田间稻飞虱若虫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需要马上进行药物防治。防治稻飞虱可使用球孢白僵菌WP、吡蚜酮等,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可用于联合防治螟虫。施药时要用够水量,常规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25公斤,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可先用竹竿等将稻株向两边分开,喷药时将水稻中、下部打透。抢晴天施药,保证施药后4个小时无雨。稻飞虱一般在上午8~11时和下午5时以后外出活动,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早上或傍晚,中午高温时和雨天不宜喷药。
三、福寿螺为害有扩大趋势,阻断传播控制数量是前提
福寿螺是一种外来生物,1988年以养殖形式进入我省,其后各养殖户的引种导致福寿螺在我省多地迅速分散开来。但随着福寿螺养殖业的萎缩和管理不严,大量福寿螺从养殖场扩散到相邻的农田水域,大春季节以水稻为食,造成水稻嫩茎嫩心断裂,苗床毁种毁苗,大田缺窝缺苗,分蘖减少,形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据统计,我省乐山、泸州及成都等地市为福寿螺重发生地,福寿螺为害水稻的面积已在400万亩以上,同时福寿螺随水流扩散,其为害逐年扩大趋势明显。近年我省广汉和兴及连山、青白江祥福、金堂、大邑等地稻田福寿螺显著增加,为害凸显,笔者近日在广汉调查发现,个别田块福寿螺随处可见,大量取食稻苗,田间已出现大面积缺苗缺窝现象。因此,稻田福寿螺的防控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预防,最大限度控制其种群数量,阻断其传播,才能尽量减缓福寿螺在我省稻区“全面开花”的脚步。
福寿螺在秧苗期和移栽分蘖期对水稻的为害最大,因此现阶段正是防治福寿螺的关键时期。在前期消灭越冬虫源的基础上,目前福寿螺的防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福寿螺为害与防治的宣传 各部门应加强宣传,让老百姓了解福寿螺的为害,对防治福寿螺形成共识,做到大家都来防螺除螺,让福寿螺失去大量繁殖蔓延的机会。
2.管理灌溉水,阻断福寿螺扩散 福寿螺发生地的下游灌溉区,一定要在水渠的主入口加装尼龙纱网,用以阻止福寿螺从上游稻田随水扩散进入稻田。
3.人工捕杀螺及其卵块 目前正值福寿螺产卵高峰,随时人工摘除田间和沟边卵块,手捡或用纱网袋打捞田间、进出水口处或沟渠中的福寿螺个体,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压碎深埋。秧苗移栽后,在稻田中插100~150厘米高的竹片(木条、油菜秸秆),每亩30根左右,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
4.稻田养鸭灭螺 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均可在田间放养鸭子,每亩15~30只即可,以降低螺的数量,减少为害。
5.科学用药 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田边卵块每米有1~2个时,应马上进行药物防治。在福寿螺重发区,移栽至返青这段时间必须进行药物防治。防治福寿螺的主要药剂有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等。其中,施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可采用毒土法,每亩1包(50克),1包药剂与5公斤细沙土拌匀后,均匀撒施;或者采用喷洒法,每亩1包(50克),1包药剂兑水15~20公斤,搅匀喷雾。用药时应注意几点:①施药时田间最佳水深1~3厘米,保水7天;②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③每亩只用1包药剂,不能随意加大用量,以免引起药害;④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⑤螺害严重时可隔10天再施药1次。 (陈晓娟 张 鸿 卢代华 何树林 毛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