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在确保粮食作物农机化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加快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农机化的均衡、协调发展,智能化、多元化成为都市农机化的一大特色,农民不仅用上了好机具,也通过农机快速实现了增产增收。今日本报刊发该市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对我省各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所裨益。
剥皮玉米收获机降低劳动强度大显身手
在北京市密云县,从事玉米机械收获有十余年经验的李柏春今年购买了一台带剥皮功能的玉米收获机,他的这台机子整个三秋期间作业2500亩。老李今年购置的玉米收获机原价18.6万元,国家和市财政合计补贴了9.3万元。通过一个秋天的作业,去掉购机款、油费、人工、运费等各种成本,老李不仅挣回了购机款,而且实现净收入近5万元。
据密云县农机管理部门调查,带剥皮功能的玉米收获机可以直接收玉米棒,同时粉碎秸秆,不但减轻了农民手工剥玉米皮之苦,而且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平均每亩可减少2个人工,每亩直接为农民节约100元以上。
今年,北京补贴玉米收获机178台,其中78台为首次引进的具有剥皮功能的玉米收获机,该机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秸秆粉碎还田等作业,具有节能、环保、降低劳动强度、作业效率高、损失率低等优点,投入作业后备受农民好评。
日光温室自动控温设备细节中彰显农机农艺融合
近年来,北京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北京市农机部门将设施农业机具纳入补贴重点,为农民解决生产所需,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尤其是今年,该市首次将日光温室自动控温设备纳入补贴范围,在全市补贴2500套。
该市新引进的新型日光温室自动控温设备可以根据棚内果蔬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设定适宜温度。当室温超过所设定的温度时,设备通过自动控制开闭风口和排风扇达到降温的效果。
智能化养猪让首都人民吃上放心肉
在北京平谷区智能养猪示范试点的一个饲养间里,笔者看到这样的有趣场面:在一个猪圈中,一头成年猪用鼻子拱开猪圈角落的钢制栅栏门,进入一个长约1米,宽约50厘米的小型栅栏中吃饲料。猪吃完后又从另外一侧钻出小型栅栏,接着下一头猪再进入小栅栏间吃饲料,这就是名为母猪饲喂站的智能饲料喂养设备。
据介绍,这种智能饲喂站可以有效地控制单头猪的进食量,进而控制母猪体重,避免其过重影响生育,又保证母猪能平均分配饲料,使其产下的小猪体质健康。
母猪饲喂站只是北京市补贴智能化养猪成套设备中的一个环节。2010年,平谷区购买智能化养猪设备2套,总投资94.6万元,国家补贴47.3万元,涉及2个猪场。2011年扩大了试验规模,补贴了四套智能化养猪成套设备,涉及4个养猪场。补贴的智能化养猪成套设备中包括中央控制器、饲喂站、自动分离器、发情监测器、训练站以及身份识别产品等。
据悉,随着今后购机补贴政策力度的持续加大,北京智能化养猪设备将逐步推广。智能化养猪设备的推广,不仅可提高生猪自动化养殖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技术水平,而且可有效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有力地推动北京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种子初加工机械有效降低玉米农户劳动成本
种子初加工机械怎么能为种植玉米的农户降低劳动成本呢?北京市密云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孙书海介绍,北京市补贴给密云县的种子初加工机械可以处理玉米、豆类等作物。经过初加工后的玉米,配合北京市近几年来主推的玉米精量播种机,一亩地可以节省1.3公斤的玉米种子。
那么,玉米种子经过怎样的加工才能到农民手中呢?首先,玉米种子经过设备清选除去杂质;其次,经过筛选,去除破损的种子;经过筛选的种子再经过分级处理、烘干、包装等程序,最后送到农民手中。
通过对种子初加工机械的补贴,农民用上了质量更优的种子,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加快了玉米精量播种机的推广和使用,有效地发挥了农机装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