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农业科技的革命。千百年来,农民弯腰曲背,一人插一亩秧可能要一两天,现在用免耕抛秧技术,插一亩秧只要一两个小时。这项技术门槛低,农民容易掌握,而且能实现稳产高产。”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徐世宏介绍说。
这是广西农技推广的一个缩影。免耕栽培技术,避雨避寒栽培技术,间套种技术……近年来,一大批成本低、易掌握、见效快的集成农业技术在广西田间地头得到大面积推广。凭借一系列创新和突破,农技推广“广西现象”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近些年我国大力推广的一项农业技术,广西的水稻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排名并不十分靠前,但2001年开始推广这一技术后,5年时间内广西推广面积跃居全国首位,迄今累计推广免耕抛秧面积超过8000万亩。由于免耕抛秧技术的应用领先全国,农业部为此在广西召开6次现场会。
近年来,广西在免耕栽培、避雨避寒栽培、间套种等实用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运用方面也卓有成效。以马铃薯产业为例,广西推广的集成农业技术涵盖选种、栽培、产出、效益等多个环节,使产业效益提升了好几倍。仅在“十一五”期间广西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就累计实现节本增收115.3亿元;推广先进植保技术累计实现节支增收20亿元以上。
好技术不是专家和干部说了算,最重要的是农民说好。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一批专家参观后认为,农技推广的“广西经验”核心在于高度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一切围绕“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
近年来广西推出了“看禾选种”“测土选肥”“看蔗选种”“看菜选种”等一系列“看选”活动,大抓田间示范,搭建田间地头的农技“自选”超市,让良种良法示范田块真正成了“各级领导决策的参谋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农民兄弟的借鉴田”。
不少农民形象地称之为“打擂台”,肥料、种子、技术好不好,农民实地一看、一比较就明白了,好东西农民自然会选择。一些农业专家感叹,这样才是真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技术展台从室内搬到了田间”。
的确,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让复杂技术简单化、通俗化。广西农技人员挖空心思将农业技术“厚厚一大本”变成“一张明白纸”,还探索了“一封信、一条短信、一堂课、一台戏、一块田、一张碟、一辆(宣传)车”等简便、灵活、多样的推广手法。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夏敬源实地考察后表示,广西农技推广创造了创新模式最多、推广速度最快、应用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好、社会影响最广的“五个全国之最”。实际上,广西很多集成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影响了一代农民的理念,影响了一个学科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比如水稻免耕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栽培在学科研究中地位日隆;免耕技术的推广则推动“北薯南移”形成了重要的南方马铃薯冬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