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混杂退化及原因
品种混杂退化,即品种的典型性下降、种性变劣。品种的混杂与退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品种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群体内混入了同一作物不同种、品种或类型的种子,或者上一代发生了天然杂交,导致后代群体分离出变异类型,引起品种纯度下降。
品种退化是指品种特征特性发生了变化,一些性状出现不良变异,致使产量和品质下降,适种区域缩小。
1、机械混杂:在种子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条件限制或人工疏忽,导致异品种种子混入的现象称机械混杂。机械混杂是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 是当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2、生物学混杂:由于隔离条件以及去杂去劣不及时、不严格、不彻底,造成异品种花粉传入导致天然杂交,使品种纯度和种性降低的现象称为生物学混杂。各 种作物都可能发生生物学混杂,但在异交和常异交作物上比较普遍且严重。发生生物学混杂后可能致性状分离,因而出现各种类型变异株。
3、残存异质基因的分离重组与基因突变。
4、选择不当。
5、不良的生态条件与栽培技术。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及危害
1、品种的典型性降低。
2、品种生长发育不一致,整齐度差。
3、抗逆性降低,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弱。
4、产量和品质下降。典型性下降是混杂退化的最主要表现,产量和品质下降是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危害。
三、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
坚持“防重于除杂,保纯重于提纯”的原则。
1、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种子生产队伍。
2、建立健全良繁育体系,使种子工作有健全的组织保证。
3、在技术上要针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1)建立严格的种子生产规则,防止人为的机械混杂。
(2)采取隔离措施严防生物学混杂。
(3)进行去杂去劣和选择。
(4)有计划地进行种子更新。
(5)改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