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专家详解“稻鸭共作”技术

2018-12-19 18:57:12浏览:9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今年,省农科院两位老专家吴本立和姚自鸣在舒城县过湾农业生产基地实施稻鸭共作示范技术指导获得成功,示范稻田150亩,水稻单产6

今年,省农科院两位老专家吴本立和姚自鸣在舒城县过湾农业生产基地实施稻鸭共作示范技术指导获得成功,示范稻田150亩,水稻单产675公斤;稻田养鸭1003只,出栏率达百分之百,无病死鸭。其中993只母鸭提前10天开产,到11月底,计产商品鲜蛋21555枚,每枚蛋价壹元,所产鲜蛋,供不应求。

  吴本立告诉记者,稻鸭共作,水稻田不用化肥、农药、不要人工除草,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鸭在稻田觅食青嫩杂草和小虫子,节约饲料20%左右,降低养鸭成本,提高鸭肉品质。稻鸭共作实际是种养有机结合,稻和鸭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过湾农业生产基地位于舒城县东南8公里,处于杭埠河与南港河中间平原地带,交通方便,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沟渠纵横交错,自流灌溉,水质良好,土地肥沃。

  过湾农业生产基地负责人洪程告诉记者,他们选择的是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质高产粳稻 (镇稻18号),秸秆粗壮,分蘖强,成穗多,不倒伏。采取机械插秧方式,株行距25×30公分,每亩施混合农家有机肥150公斤和秸秆还田作基肥。水稻区共设12座太阳节能诱虫灯,夜间诱杀多种有害飞虫。

  示范组150亩稻田,对照组15亩,施肥,插秧等条件基本相同。今年6月25日他们从东至县选购1003只幼鸭(绍兴蛋鸭),日龄在25—29日龄,体重约0.62公斤左右。 150亩示范水稻田,分成三片,在稻田埂周边用尼纶网,每隔2—3米用竹竿打桩,尼纶网上、下用尼纶绳拉直圈好,防鸭逃跑。

  吴本立告诉记者,鸭舍要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排水便利,贴近示范稻田,远离村庄,场地道路平坦,便于运送饲料和饲养人员工作。幼鸭进场前,鸭舍内及周围地区进行消毒,幼鸭进入后,按原饲养方式用0.1%盐水浸泡小麦、稻谷等喂养,白天放到水塘,晚间赶回鸭舍内进行适应性饲养,经调训三天后,让幼鸭自由自在地进入示范稻田寻觅食物。

  幼鸭在稻田里边吃草边用两蹼不停地搅混稻田水,起着疏松土壤,中耕除草作用,增加有机肥,刺激水稻生长,其效果比人工除草干净;鸭粪是有力水稻生长的优质有机肥。幼鸭经过驯养后,饲养员日出放牧稻田,日落赶回鸭舍内。早晚两次适当哺喂饲料,在稻田放养65天水稻抽穗止,赶出稻田进行野外放牧或放养在鸭舍旁水塘,从幼鸭到青年鸭至成鸭产蛋期,加强饲养管理,打扫鸭舍,消毒;及早做好鸭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疾病防治。

  洪程说,“稻鸭共作”时间不长,周期短,所产优质稻米、优质蛋鸭和鸭蛋十分畅销。 “稻鸭共生的大米我们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市场售价每斤12元,畅销长三角地区。 ”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切实加强管理 预防小麦倒伏

上一篇:

蔬菜施用微肥需要把好六关才有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