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双季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2018-12-19 19:00:53浏览:8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针对我国南方双季晚稻主产区生产特点,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

 针对我国南方双季晚稻主产区生产特点,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联合制定本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晚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各地应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生产实际,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晚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促进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健康发展。

  一、机械耕整

  双季稻区由于季节茬口紧,在早稻收获后要及时整地,可选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铧式犁、水田埋茬起浆机、水田耙、平地打浆机等。丘陵山区可采用与小型拖拉机匹配的耕整机作业;在泥脚较深的稻田,可采用履带拖拉机配套旋耕机进行耕整地作业。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即应达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的耕整地质量要求。

  提倡早稻秸秆还田以提升地力,早稻收获时要求收获机带切碎均匀抛撒装置,秸秆切碎长度≤10cm,割茬高度≤15cm。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需配套采取增施氮肥、减少磷钾肥用量,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kg,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秸秆还田作业时,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作业。可采用中型以上拖拉机配套加大耕深的旋耕机或铧式犁耕翻,一般犁耕耕深18~22cm,旋耕深度12~16cm,秸秆还田作业耕深控制在16cm~20cm,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大耕深。翻耕或旋耕应结合施用有机肥及其它基肥,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使用,使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

  二、播种育秧

  (一)品种选择

  双季稻区应考虑早稻与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配,实现双季机械化高产。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种植季节、生产模式等,选择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主推的熟期中熟偏早、耐迟播迟栽、分蘖快、感光性强,苗期耐高温、后期耐寒性强,能安全灌浆成熟的优质、高产、抗倒、适于机械化移栽的品种。

  (二)育秧模式

  培育适龄壮秧是移栽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应因地制宜根据生产状怳选择适宜的机插育秧模式,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替代床土、机械化催芽、育秧流水线播种等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尽可能集中育秧、规范操作、集中管理、标准生产。

  集中育秧要做好机械化集中浸种催芽、精量播种、暗化出苗、苗期温湿度及水肥药管理,以降低晚稻育秧风险,提供规格化秧苗;集中育秧要科学布局,经济适用,规模适度,便于统一管理和方便起秧、运秧。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大棚育秧或工厂化育秧,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大田育秧或田间泥浆育秧。根据生育期及茬口确定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及秧龄,晚稻尤其需要注意控温控湿,防止高温高湿秧苗徒长,造成苗细苗弱;采用大田育秧,可搭建遮阳网,防止高温暴晒和大雨冲刷,造成出苗不齐不匀;晚稻育秧期间气温较高,秧苗生长快,可在育秧期间,慎重酌量运用多效唑、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叶面喷施,以延缓秧苗纵向生长速度。

  (三)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光照充足、肥力中等、便于管理和方便运秧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20的比例备足秧田。选用适宜本地区的水稻育秧基质或床土,育秧床土要求调酸、培肥和消毒,晚稻育秧土要求pH值在5.5~6.5,有条件地区提倡基质育秧。若采取大田秧池育秧,播种前一周翻耕平整,按照“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的畦面标准,对秧田开沟作畦,以确保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秧池宽1.4m~1.5m,平整光滑;秧沟宽0.25m~0.30m,深0.15m~0.20m;四周开围沟,围沟略深,确保水系畅通。

  (四)适期播种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茬口及晚稻安全齐穗期确定播种期,具体时间根据早稻收获期及种植方式确定,一般按照秧龄15~20天倒推播种期,按机插秧作业计划做好分期分批播种,防止超秧龄移栽。选用的水稻种子发芽率要求达85%以上,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处理工作。浸种前3~5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杂交稻只摊开透气不晒种;选种可用风选、筛选或水选,水选一般用黄泥水或盐水,溶液比重为1.05~1.10,选种后用清水洗净、浸种,提倡用浸种催芽机催芽,根据机械设备和种子发芽要求设置好温湿度等指标,催芽做到“快、齐、匀、壮”。

  播种宜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可选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或轨道式播种机械;田间泥浆育秧也可采用田间播种器播种。提倡流水线播种,直接完成装土、洒水(包括消毒、施肥)、精密播种、覆盖表土。播种洒水量须达到秧盘底土湿润、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播前做好机械调试,确定适宜的种子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底土厚度一般2.2~2.5cm,覆土厚度0.3~0.6cm,要求覆土均匀、不露籽。

  晚稻播种量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确定,常规稻播种量(30cm行距)秧盘一般100~120克/盘,每亩30-35盘左右;杂交稻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播种量,一般70~90克/盘;窄行(25cm行距)秧盘按宽行(30cm行距)秧盘的面积作相应的减量调整,每亩35-45盘左右。播种要求精量均匀、不重不漏。

  (五)秧苗管理

  采取大田育秧方式,将播好种的秧盘叠盘暗化,以促苗齐苗全,再移至秧池田,放置在准备好的秧板上,要求盘边相贴。可搭建拱棚、覆盖遮阳网遮阳、防暴雨和雀害。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出苗后及时揭遮阳网或无纺布,秧苗见绿后根据机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一般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亩配水30kg均匀喷施。移栽前3~4天,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移栽前对秧苗喷施一次对口农药,做到带药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

  适宜机插秧的壮秧标准应该是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基部粗壮、叶挺色绿、青秀无病、均匀整齐。根系短、白、粗、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晚稻叶龄3.5~4.0叶,苗高12~22cm,秧龄15~20天。移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

  三、机械插秧

  (一)秧苗准备

  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安排起秧时间,随运随栽,提倡采用秧苗托盘及运秧架运秧。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运送过程中挤、压伤秧苗、秧块变形及折断秧苗。运到田间的待插秧苗,严防烈日照晒伤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二)机械准备

  插秧前应先检查调试插秧机,按照插秧机使用说明书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取秧量和栽插深度,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并进行5~10分钟的空运转,要求插秧机各运动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使秧爪从秧片端头开始取秧栽插),再装秧苗,避免漏插。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

  (三)机插要求

  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规格选择适宜类型的插秧机,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机作业,提高工效和栽插质量。机插要求栽插秧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3cm,以浅栽为宜,有利于低节位分蘖。

  根据水稻品种及栽插季节选择适宜栽插密度。可选用窄行(25cm)插秧机,常规稻株距12~16cm,每穴3~5株,种植密度1.7~2.2万穴/亩;杂交稻株距14~17cm,每穴2~3株,种植密度1.6~2.0万穴/亩。建议采用同步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以提高肥效。

  四、田间管理

  (一)合理施肥

  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结合配方施肥要求,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提倡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肥量根据本地区土壤肥力状况、目标产量和品种类型确定(参考施肥量见表)。一般有机肥料和复合肥用作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机械施肥机施入,经耕(旋)耙施入土中。钾肥按分蘖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按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比例施用。

不同稻区晚稻机插高产栽培需肥量(公斤/亩)

稻区

纯氮

(N)

磷肥

(P2O5)

钾肥

(K2O)

长江中下游稻区

10.0~12.0

4.0~4.5

7.0~7.5

华南稻区

11.0~12.0

3.0~3.5

8.0~9.0

  (二)水分管理

  采用浅湿干灌溉模式。机插后活棵返青期一般保持1~3cm浅水层,秸秆还田田块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3次露田,以利还田秸秆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释放,之后结合施分蘖肥建立2~3cm浅水层。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采用稻田开沟机开沟,及时排水搁田,通过多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起,叶色显黄。拔节后浅水层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开花结实期采用浅湿灌溉,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与粒重。

  (三)病虫草害防治

  要注意防范重大病虫危害。强化监测预警,推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区域内统防统治,落实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以及稻飞虱、螟虫、粘虫和稻纵卷叶螟等重点病虫防控关键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病虫害情况,合理用药,提倡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及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实施精准施药,减少污染。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危害,实现“虫口夺粮”。

  草害防治。在机插前1周内结合整地,施除草剂一次性封闭灭草,施药后保水3~4天。机插后1周内根据杂草种类结合施肥施除草剂,施药时水层3~5cm,保水3~4天;有条件的地区在机插后2周采用机械中耕除草,除草时要求保持水层3~5cm。

  针对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地块大小,因地制宜地采用车载式、担架式、喷杆式或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连片成方的规模种植,可采用自走式高地隙高效植保机械及飞机进行统防统治;丘陵山区及分散小地块,自走式植保机械下田困难、频繁调头轮辙压苗,可选用小型无人机或担架手持式高效植保机械;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主要以担架手持式高效植保机械为主。

  五、机械收获

  (一)收获时间

  当水稻多数稻穗变黄,粳稻95%以上籽粒转黄,籼稻90%以上籽粒转黄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防止割青。根据不同地块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收割。联合收获应在雨露水基本消失后作业;分段收获应在完熟前4~5天收割,适时脱粒。

  (二)机具准备

  建议选用带茎秆切碎和抛洒装置的收获机作业,便于秸秆还田和埋茬作业。作业前要检查调试机械,对收获机械进行检查、调试和保养,保证机械性能良好。同时,做好田间异物清除、根据收割方式开出作业前收割道等准备工作。

  (三)技术要求

  提倡用带茎秆切碎装置的全喂入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留茬高度不超过10cm。

  根据水稻长势,正确选用收割前进速度,满幅工作,作业行走方法一般选用向心回转法。有露水或雨水作物潮湿时,不宜立即收割,待稻谷干后再进行收割。收割倒伏作物时,将割台降至适宜高度,将拨禾轮前移,并正确选择收割方向,最好是逆倒伏方向;收割倒伏角大于45°的水稻时,采取单向顺倒伏或者垂直倒伏方向收割。

  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3%,破碎率≤2%;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2.5%,破碎率≤0.5%;割晒机收割水稻要求铺放整齐、位置正确、无漏割,损失率<1%。

  六、秸秆处理

  在晚稻收获时,使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自带的秸秆切碎装置或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并将切碎的秸秆均匀抛撒于田中,以利下茬种植。需要实施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地区,可不进行秸秆切碎,以利于秸秆打捆离田。

  七、机械烘干

  (一)技术要点

  稻谷收获后应及时用谷物烘干机烘干或晾晒至标准含水量(籼稻13.5%,粳稻14.5%)。稻谷烘干前应进行除芒及初清,除芒率≥85%,含杂率≤2%,不得有长茎杆、麻袋绳、聚乙烯薄膜等杂物。进行烘干前需测定稻谷的初始含水率,同一批烘干的稻谷含水率差异≤2%,含水率差异大的稻谷应分别进行烘干。

  (二)机具选配

  谷物烘干机根据烘干批次、生产规模配置,一般选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机。

  烘干车间的选址要邻近粮食主产区、交通便利、远离湿度大的地区,且常年有足够的粮食进行烘干,使烘干机械保持相对均衡生产,以便实现规模效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017年东北地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上一篇:

水灾过后,养猪场要注意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