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安徽持续晴热高温威胁水稻、玉米长势

2018-12-19 19:02:09浏览:8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眼下,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等作物正值关键生育阶段,却遭遇连续高温天气,秋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日

 眼下,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等作物正值关键生育阶段,却遭遇连续高温天气,秋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日至7月20日安徽省平均气温达到26.3℃,较常年同期(26.1℃)偏高0.2℃,为2007年以来第四高值。

  7月24日0时至16时,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在37℃至40℃,最高温度达41.2℃,出现在霍山。安徽省气象局自7月24日15时起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III级应急响应,并于当日将高温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预警。

  持续高温对农作物有何不利影响?“高温对水稻和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大面积减收甚至绝产,这在农业上称之为高温热害。”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汪新国介绍。

  汪新国告诉记者,当前全省一季中稻多数处在拔节至孕穗期,生育进程较去年提早5至6天。部分早栽早熟品种一季稻已进入孕穗末期,预计7月底至8月初将抽穗扬花,全省面积大约在300万至400万亩。玉米由于今年播种相对较集中,目前普遍处于大喇叭尤其是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对温光条件更为敏感。

  “处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中籼稻,一般当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30℃以上,日最高温度35℃以上,就会导致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产量减少。 ”汪新国说。而处在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一般连续3天最高气温大于35℃或一天最高气温大于38℃,也将对玉米抽雄吐丝和开花授粉带来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形成。

  高温热害在安徽易发,2013年灾情最为严重

  除少数阴雨凉夏年份外,高温热害在安徽省多数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汪新国介绍,近年来高温热害发生最重的年份是2013年。“当年从7月23日至8月18日,全省连续出现27天以上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 ”汪新国说,特别是8月6日后,极端日最高温度达到38℃至40℃甚至超过40℃。同时伴随长时间无雨干旱,使得以江淮丘陵岗区以及淮北平原地区受旱严重。受高温干旱叠加影响,全省除少数成熟偏迟的一季中稻外,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

  据安徽省农委农情统计,2013年全省水稻受旱面积849.5万亩,其中严重干旱341万亩,枯苗99.1万亩,因高温干旱热害减产稻谷10.7亿斤。玉米受高温干旱影响普遍出现雄花败育,抽雄、散粉不正常,结实率下降,穗秃尖、缺粒。平均穗粒数较常年减少33.6粒,平均亩产减少50多公斤,减幅近10%以上。

  预计近期安徽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气温普遍在37℃至39℃,部分地区40℃左右。“随着高温少雨天气的持续,部分地区旱情日趋严重。高温干旱叠加影响下高温热害已露苗头。 ”汪新国表示。

  高温热害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一旦发现危害,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此,7月25日,安徽省农委已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抓好抗旱保苗,降低高温天气造成的损失。

  积极防范,重点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应对高温热害重点是积极预防,提前防范。当前要重点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增强植株抗性。 ”汪新国说。

  首先要及时灌溉,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汪新国表示,水稻应坚持灌深水以水调温,田间保持2寸至3寸的深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特别是进入孕穗期的水稻要优先灌溉,保证生理需水。玉米等旱地作物要及时灌溉补墒,防止生理缺水,以增强作物抗高温能力。

  其次要适时追肥,补充营养,增强植株抗性。汪新国表示,水稻一般可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叶面营养液肥,孕穗期视苗情追施1次至2次穗粒肥,以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玉米可在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溉亩施尿素速效肥10公斤左右,以促进生长。

  此外,汪新国建议,对于水源不足无法及时灌溉的田块,及时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增强根系吸收活力和抗蒸腾作用,缓解高温干旱的危害。对已发生高温热害的田块,及时追施速效肥,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减轻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受高温高湿田间小气候影响,水稻纹枯病近期快速上升发展,呈偏重发生趋势。 ”安徽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告诉记者,近些年我省水稻播栽密度偏大,尤其杂交稻中后期田间郁蔽度高,加上高肥水田管均有利于纹枯病发生,若晴雨交替,水稻破口抽穗敏感阶段遇降雨,极易造成水稻穗期病害发生流行,需要持续关注特殊天气对水稻病虫发生发展的影响。此外,斜纹夜蛾是喜高温的害虫,持续高温导致斜纹夜蛾在大豆、棉花等作物上易造成集中为害,生产上应高度关注,并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提高防御效果,关键在技术落地。安徽省农委要求各地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分析调度,为科学指导生产提供依据。发挥好示范片和种粮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抗旱灌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保苗技术指导和现场服务。

  汪新国建议,可以对水稻品种进行调整以应对高温危害。据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介绍,近年来庐江有意识地将中籼稻调整为晚粳稻,目前高温危害就小得多。“由于晚粳稻比起中籼稻扬花抽穗晚,所以可以避开这段高温期。 ”邓本宜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四川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一篇:

高温炙烤 专家支招农业生产如何避免伏旱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