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秋收时节,吉林红旗农场职工孙宝国通过测产后发现,运用“高光效”种植技术,每公顷稻田能增产近3000斤水稻。
今年,吉林省首次大面积推广“高光效”种植技术。据记者日前在吉林省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全省多个粮食主产区测产后发现,该项技术可提高粮食产量10%左右,部分地区增产达到15%以上。农业专家将该项技术的运用称作是一场“耕作革命”。
所谓高光效栽培技术,就是将田地的垄向调整至磁南偏西18度至20度,以达到最佳光照;同时采取宽窄行组合垄种植法,把单垄单行65厘米改成大垄双行170厘米,提高垄间透光率,从而提高粮食单产。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景双说:“前期试验结果显示,用高光效技术栽培的玉米平均单产可提高15%—17%,最高可增产23.7%。也就是说,高光效耕作至少能使每公顷土地增产一吨粮。
“过去的垄向都是随道路而定的,有东西垄、南北垄,但是高光效技术要求垄向必须正南偏西20度。”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戴洪波说。
入秋以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测产组,对吉林省八个地区进行了实地测产,效果最好的吉林省农安县测产结果超过吨粮田,每公顷粮食产量达到了3.6万斤。
吉林省龙都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武表示,今年初省里推广“高光效”种植技术,他多次参加培训,现在他的合作社一半以上的耕地采用了这项技术,增收效果明显。
孙武拿起一根玉米棒说:“就是这根棒子,到干粮的时候也得打四两到半斤,能增加一成以上。”
在全国产粮十强县吉林省前郭县,长龙乡农业站站长沈金鑫说:“‘高光效’技术不仅增产,倒伏也减少了。每年夏天当地都会刮西南风,玉米经常出现倒伏现象。采用高光效种植技术后,玉米地的通风性增强了,倒 伏自然也就少了。”
红旗农场今年推广“高光效”水稻种植面积500公顷。在稻田里记者看到,高光效地块里的水稻田一片金黄,相比传统技术种植,呈现出秧苗壮、稻穗大、籽粒多的明显优势。
红旗农场副场长崔满成说:“普通水稻一穗一般130—140粒,最高200粒,高光效技术可高出30-40粒。”
红旗农场二分厂职工孙宝国今年把自家的2公顷水田全部采用了高光效栽培模式。最近,孙宝国测产发现,一公顷稻田能增产2000—3000斤粮食。
据了解,今年吉林省在全省38个县市区落实高光效示范面积209万亩。吉林省农委农业处处长张永林表示,目前,全省各大粮食主产区正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为今后加大技术推广的适应区域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