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千重浪”的荆州是湖北优势农业资源的核心区域,被誉为中国南方的“黑土地”。这里产出的油菜籽、淡水产品位居全国市州第一。近年来,荆州市提出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绿色农业发展新高地。
扩规模——调优结构创新模式
记者在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漳湖垸的荆香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稻田综合种养基地看到,这里田里种稻,水中养虾,渠边栽树。
“公司流转土地建成了6300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1000亩生态池塘、500亩大棚蔬菜、500亩精品果园……3年内将打造出一个万亩现代农业样板区。”荆香缘公司总经理谭建中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主推的是“虾稻连作”,可以种一季油菜、一季小龙虾和一季水稻,农田的综合效益成倍提升。“虾养在稻田,所以不能施农药,稻米品质提升;稻秆腐烂又给虾提供了食物和吸氧的支撑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一亩地就可产优质小龙虾200斤,均价能卖到25元一斤。
“从生产端入手,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是荆州规模农业发展的前提”。荆州市农业局局长黄君介绍,一方面,荆州巩固粮油发展优势做“加法”,新建高标准农田51万亩,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因地制宜发展双季稻、再生稻,示范带动“油稻再”“稻再鳅”等高效种养模式。另一方面,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做“减法”,大力发展小龙虾、河蟹、龟鳖等名特优产品,大力推广稻渔连作、龟鳖生态混养等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莲藕、芦笋、富硒红米等特色产业。
强科技——延伸产业价值链
这几天,湖北水产产业研究院院长杨代勤正忙着推广他的新成果——黄鳝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荆江牌黄鳝是荆州水产的拳头产品,占上海黄鳝市场份额的20%,且价格要比其它产地的黄鳝高2元,达到一斤35元左右。
“用新技术养出来的黄鳝成本低,产量高。”老杨告诉记者,以前养殖黄鳝,因为网箱多,于是形成了“水质恶化—发病高—用药多—水质更差—产量低”的恶性循环。
过去,他们在一亩水面放置500平方米的网箱,现在,减小到放置250平方米的网箱,单个网箱的大小也由原来的12平方米左右减小到6平方米。“这样投食更方便、更均匀,水质交换率更高,基本不需用药,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渔民一亩水面就可增收5000余元。”
老杨所在的湖北水产产业研究院位于正在建设的荆州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农科集成示范区、农高产业生态城’。”园区党委副书记万会武说,农高区致力于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与产业相融合的平台。
以华中农高区为龙头,以新技术为支撑,荆州市探索以工业理念建设现代农业,着力引导农业项目、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优势,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园区。莲藕是湖区特色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以监利朱河镇为代表的水生蔬菜集散地形成了莲子初加工一条街,莲子、藕带、藕粉、荷叶茶、莲心茶等系列产品从这里走出。“荆楚一绝”小胡鸭打造荆江土麻鸭全产业链,形成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销售连锁店200多个,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除农高区外,荆州所辖8个县区市都设有农产品加工园区。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43.6亿元,与农业总产值692.7亿元之比达到2.4:1。全市力争到2020年,园区加工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