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加快推广一年两作地区粮食水肥一体化种植

2018-12-19 19:34:46浏览:4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我国北方一年两作地区尤其是资源性缺水地区,粮食生产上应用水肥一体化种植,能够增产、节水、节肥、省工。7月11日本报头版头条

我国北方一年两作地区尤其是资源性缺水地区,粮食生产上应用水肥一体化种植,能够增产、节水、节肥、省工。7月11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小麦生产的新动能和新趋势——对山东省平度市粮食生产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调查》,介绍了平度市的做法和成效。写作上文的记者再发言论,呼吁加快一年两作地区粮食水肥一体化种植的示范推广。

  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一项灌溉技术,是种植业生产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发达和干旱缺水国家应用较多。在以色列,传统地面灌溉已被禁用,80%为水肥一体化灌溉;美国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为水肥一体化灌溉,是目前世界上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我国,特别是华北、东北、西北等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发展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很有必要,也是种植业发展的一个新潜力、新模式、新动能和新趋势。目前,水肥一体化在果园、蔬菜和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在粮食生产上应用较少。在一年一作地区应用较多,主要是新疆的棉花、内蒙古和甘肃的马铃薯、东北的玉米。在一年两作地区,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在粮食生产,特别是在小麦、玉米生产上应用很少。

  在我国一年两作地区,大田作物特别是小麦、玉米生产上,水肥一体化发展存在着六大制约因素。一是认识制约。许多基层农业干部和绝大多数种粮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认识和了解。二是成本制约。种粮效益较低,购置滴灌设备,需要增加投入和成本,农民认为不合算。了解滴灌技术的农户,往往更重视经济作物,仅考虑在经济作物上应用。三是政策缺失制约。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在国家层面,缺乏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扶持政策。四是耕作方式制约。一年两作的耕作方式需要两次机播、两次机收,输水管带与农机作业互相影响。五是分散种植制约。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农户生产地块较小,不适应滴灌规模化发展要求。六是技术制约。许多作物水肥一体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不成熟、不配套,有待进行集成化、系统化研发。比如不同区域、不同耕作方式的铺管模式,不同作物的滴灌时机和肥料施加节点,不同作物、不同时期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施用种类和比例,铺管、收管的配套机械和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系统等。

  在我国北方一年两作地区,随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粮食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是一项增产、节水、节肥、省工的发展新模式、新动能和新趋势,将会显示出重要的科技意义、示范效应和推广潜力。

  山东省平度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国家农业大县和国家粮食大县,常年粮食播种300万亩,平均每亩灌溉用水100方,年农业灌溉用水3亿方,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经过三年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在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上形成了颇具特色、可供借鉴的种植模式和发展经验。

  为了更好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据平度市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经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我国一年两作地区,加大粮食等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发展的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

  加强滴灌模式技术研发。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耕作方式的行间距和铺管方式;铺管和收管的配套机械研发;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形成自控、简化、精确的操作规程;探索不同降水、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施用种类和比例,以及对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的影响。

  典型引路,扩大示范推广。建设大田作物,特别是小麦——玉米生产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示范田、示范镇、示范县,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媒体宣传等方式,展示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效果和优势,提高基层政府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大田作物滴灌的认识,逐步让农业新型主体自觉选择这一种植模式。

  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更多的农民成为滴灌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服务的专业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水肥一体化服务组织;鼓励更多的农机和化工企业,参与滴灌设施、管带的研发、生产及回收利用。

  制定粮食水肥一体化鼓励政策。着眼于我国北方一年两作地区,制定水肥一体化种植的研发、试验、示范的支持政策和鼓励政策,将水肥一体化设施列入农机补贴范围,降低粮食水肥一体化生产成本,调动农民应用水肥一体化模式种粮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广西:稻螺套种富农家

上一篇:

河南省漯河源汇区水产渔政站炎炎夏日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