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甘肃灵台:3年推广8万亩优质冬小麦

2018-12-19 19:35:31浏览:74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甘肃省灵台县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雨养旱作农业县,冬小麦是灵台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今年6月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甘肃省灵台县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雨养旱作农业县,冬小麦是灵台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今年6月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双国审小麦品种‘中麦175’灵台观摩研讨会”现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杜久元告诉记者,灵台县选育推广种植的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中麦175”冬小麦良种,能在短短3年时间里,推广到8万亩,足以说明这个品种的突出优势:“中麦175”冬小麦良种叶片矗立,适于密植,主要依靠群体增产;这种多穗型品种优势,打破了群众“穗大颗重能增产”的传统认识,可在河北、陕西渭北、甘肃陇东、青海东部等地推广。

  6月2日,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村民张福林站在“中麦175”冬小麦田头,看着绿油油的麦田,甚是欢喜,他告诉记者,“麦秆不高全是穗,增产增收群众爱”。

  灵台,是甘肃陇东小粮仓、甘肃省冬小麦优势产区,连续多年来冬小麦种植面积在35万亩以上。尽管近年来该县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对塬地冬小麦面积有所压缩,但山台地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16年底,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32万亩,占全县良田面积的“半壁江山”。

  2015年,连续12天的阴雨天气,导致灵台县20多万亩冬小麦发芽霉变,粮食减产。当年,灵台县出台了《灵台县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对县域各区的主推品种作了明确规定。又于2016年6月份召开了“全县冬小麦品种改良现场观摩会”,提出了冬小麦良种繁育工程和冬小麦生产提质增效“1+1”两个工程,明确要在加快品种改良上做到“1年见效,3年实现小麦良种全覆盖”。

  任务书如击鼓催征,灵台县的农业科技人员带着一份责任、一份使命潜心投入到全县冬小麦良种改良工作中。去年冬小麦秋播时,该县农技中心在全县建立了10个500亩以上、3个1000亩以上的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并向700户科技示范户户均发放50斤到100斤的冬小麦良种。目前,全县“中麦175”冬小麦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万亩,推广面积达到8万亩。

  “中麦175”冬小麦良种推广面积能用3年时间达到8万亩骄人成绩的背后,其实有一支默默奉献的队伍,老百姓管他们叫“小麦品种改良人”。

  盛夏时节,站在灵台县什字镇冬小麦试验基地,每个小麦品种的试验田都不足一分地,分块成行,显得蔚为壮观。

  在冬小麦品种改良领域摸爬滚打了22年的灵台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于建平坦言,冬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其品种是一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一个品种要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必须经过3年的适应性试验,确保安全无风险、各项综合性状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大面积推广。

  “早在2011年,我们引进‘中麦175’等80多个冬小麦良种,采取梯次发展、优中选优的办法,反复从越冬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抗倒伏能力、丰产性、籽粒商品性和品质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经过3年的比较试验,优选出‘中麦175’冬小麦是适合灵台生态气候条件下的理想品种。”于建平说,“这种品种呈现出越冬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能力强、早熟等明显特点,比当地品种早熟5天左右,避免了干热风带来的威胁,加之其籽粒商品性好,深受市场欢迎”。他介绍,县里2014年推广200亩,2015年推广3500亩,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最高亩产可达604公斤,宽幅匀播技术最高可达485公斤,产量有了大幅提高。

  灵台县副县长谢瑞峰告诉记者:“中麦175”冬小麦的成功引进试验推广,有效解决了全县冬小麦品种多乱杂、风险大的问题,实现了冬小麦品质的转型升级和群众的增产增收。“今年夏收结束后,县上计划回收繁育基地生产的‘中麦175’冬小麦等良种200万公斤,用于秋播面积再扩大,到2018年实现良种全覆盖,并通过开展有机小麦生产试点、有机认证、创建品牌等冬小麦提质增效工程,力争把灵台建成冬小麦良种产出大县、陇东原生态有机小麦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上一篇:

山东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