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苍溪云峰是个神奇的地方,据清康熙《苍溪县志》载“河东大路,宋雍肃公虞允公文治蜀,遇紧急军情昼兴火,夜燃灯以相通,史称烟峰”,又因山高耸入云,即称“云峰”而得名。而青盐村之得名,则因明末清初盛产青色食盐。现今,云峰更以“苍溪雪梨第一镇”闻名遐迩。
苍溪雪梨的前世今生
“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豆枯狐兔肥,霜早柿栗熟。酒酸压查梨,妓野立土木……”
---陆游 《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
现在谈及雪梨,都只知道苍溪县有个梨文化博览园(简称梨博园)。但你们可曾知晓,苍溪有座山,名为雪梨山?
2010年,苍溪梨博园建成。无论是近处的,远来的,都可以畅游诗话雪梨廊,体味梨乡文化风韵;闻香品茗于梨树下,与朋友海阔天空......
梨博园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百年老树区,共202棵。年龄最长的已120多岁,最大的“树王”年产雪梨1吨以上。
青盐村雪梨采摘节重头戏-梨王大赛
每年入秋,“云峰镇青盐村雪梨采摘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和商贾聚集到青盐村。如今已经举办了第二届。
采摘节上,文艺演出、知识问答、梨王评比、雪梨品尝、游园采摘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游客参加。在采摘节的重头戏“梨王评比”中,参加“梨王赛”的5户雪梨种植户进行“PK”,亮出自家好梨,供专家和市民从果质、外观、重量等评选,经过现场评比,一个净重4.4斤的苍溪雪梨夺得“梨王”桂冠,被游客以800元的价格竞拍得到;一个“双包胎”6.8斤的果王拍卖成1000元。
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支部书记张大珍认为,农村种水果不仅要追求产量最大化,价格合理化,更重要的就是“绿色”。她边说边比划道:“现在很多作物长虫、生病了,种植的人直接就喷农药,把虫杀了,但是果实却变不健康。”她解释说
“雪梨之乡”青盐村全村喜迎十九大,精准发力,精准脱贫
青盐村全村328户种植雪梨,种植面积1200余亩,盛产期每亩2一3吨,每吨价格5000元左右,年产量达1000吨。云峰镇青盐村村长何大军也向记者强调说青盐村的雪梨种植不仅慎用农药,还要给产品“分等级”,也就是要大家按照安全食品的标准来做,打造青盐村的“绿色安全牌”,以前我们种水果靠的是经验,现在靠的是科学和技术,最重要的就是绿色无农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解决问题。村长何大军还说:“他不仅自己“充电”,还把所学教授给村民,每个季度,村里都会举办培训班,在种植方面给予村民建议,还会邀请知名的农业专家来讲课。至今开办的美丽田园种植创新班、生产技术产业培训班达几十场,还现场赠送科技资料,让很多村民受益”。
有机种植结下生态致富果
“我不施农药化肥,用畜禽粪便培肥土壤,人工养殖蚯蚓松土肥地,通过循环有机立体种植出来的雪梨不但个儿大而且糖分多口感好,咬一口水汪汪嘎嘣脆,最贵的时候卖到了100元一个,这些年我就靠种雪梨过上了好日子。”近日,四川省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雪梨种植大户张义德笑眯眯地告诉笔者。
据苍溪县农业局局长范毅帮介绍,苍溪雪梨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苍溪县是中国雪梨之乡。苍溪雪梨苍溪县主导产业之一,苍溪雪梨先后获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优特产、中国地方特产,苍溪雪梨栽培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苍溪县积极出台扶持鼓励政策,狠抓农产品品质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果农发展生态循环种植业,确保种植效益。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量达10万余吨,年产值达5亿余元。目前鲜果分级、冷藏、包装等处理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保鲜时间可达到次年的4月底,雪梨产业已成为苍溪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果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雪梨的市场影响力,云峰镇力发展“春赏花”、夏采果为主题的生态观光旅游,建设农业观光果品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把雪梨种植与乡村休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