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王章礼一家:祖孙三代人 接力战贫困

2018-11-10 23:28:30浏览:7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2月初,一场少见的大雪将黔北山区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坐落在海拔1300多米“半山腰”上的贵州务川仡佬族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2月初,一场少见的大雪将黔北山区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坐落在海拔1300多米“半山腰”上的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涪洋镇当阳村胜利组,更是一派银装素裹,整个山村都静了下来。

虽然道路湿滑,天气寒冷,但83岁的老党员王章礼却没有闲着,拄着竹棍走村串户,走访回家过节的外出务工人员,动员他们回乡创业

尽管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已经退下来近20年,王章礼还是闲不住,一直为群众脱贫想办法,“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不在了,但我还是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脱贫的责任不能丢”。

王章礼所在的当阳村胜利组,山高坡陡、崎岖险峻,隔山望去,仿佛悬在半空中。

虽然生存条件恶劣,但王章礼一家却始终扎根在这里。40多年来,王章礼一家三代5名共产党员,持续接力带领当地群众筑坝修渠、开山修路、发展产业,向贫困发起冲锋。

引水:七年凿出九连环

胜利组的贫困,根子在缺水。

由于地处半山腰,无稳定水源,村民吃的是望天水。村里虽有700多亩水田,但多数只能种植红薯、洋芋等耐旱作物。遇上大旱,部分缺粮村民还得靠挖野菜度日。

距离胜利组4公里外的正安县吴家沟,水源充足,但要想把水从吴家沟引到胜利村,须先筑坝蓄水,之后翻越崇山峻岭,绝壁开渠。

1972年,37岁的王章礼出任胜利组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王章礼萌生了筑坝蓄水、修渠引水的想法。虽然祖祖辈辈都在盼水,但看着重重大山,大伙儿犯难了。

“干,我们可能会辛苦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不干,我们的后代子孙永远都得靠天吃饭。”时年不到20岁的陈孝台,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王章礼当年在动员会上说的话。

白天,王章礼带领村民到水源点考察,研究施工方案。晚上,召集院坝会,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出钱出力。

经过周密准备,1974年10月份,吴家沟“水坝”破土动工。经过全体村民3年奋战,一条高6米、长20米,底部宽10米、顶部宽6米的水库坝基终于竣工。

水坝建成后,胜利组村民又苦干3年,依靠钢钎铁锤,凿出了一条绕过四道山梁、穿越两道绝壁的引水渠,最终于1980年冬天将汩汩清泉引入胜利组。

“那时没有先进的工具,全靠人力一点点地磨,在绝壁施工时,用绳子绑在腰上,人悬吊在50多米的高空中。”王章礼的长子王大洪说,为了修水渠,先后有两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

有了水,让村中的“望天田”变成了“保收田”,苗家人顿顿吃上了白米饭,米缸里也有了余粮。

修路:群山系起玉腰带

胜利组通往村外的路有两条,但都狭窄且陡峭,极为危险。在王章礼的记忆中,1945年至1984年的40年间,死在这两条山路上的村民就达15人之多。“不是遇到特别的事情,村民基本都不出村。”

崎岖的山路,使得物资进出只能靠人力肩扛背驮,外面的物品进不来,里面的产品出不去,“大家做梦都盼着有一条宽敞的进村路”。

为了结束这肩扛背驮的历史,王章礼从1984年开始,带领村民山上山下跑,制定修路方案,但悬崖峭壁却是绕不过去的“拦路虎”。

“既然都要从绝壁经过,那我们就凿壁修路,一年不行就用两年!一代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王章礼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号召:“一定要给子孙后代修出一条宽敞大路!”

村民在修路的问题上很快达成一致,积极投工投劳。

就这样,一到农闲时节,王章礼就与长子王大洪各带一支队伍,从两个地方开山修路。经过14年的努力,到1998年,王章礼父子带领村民共打通了7公里的毛坯公路,仅剩下最危险的地方——芭蕉岩未打通。

1998年,63岁的王章礼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儿子王大洪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上任后的第一个冬天,王大洪就雇来手提式风钻机,带领村民向芭蕉岩进军,决心把通村公路建成。但深不见底的山谷,让雇来的技术工人望而却步,转身就走。见此情景,王大洪央求技术工人将风钻机的操作技术教给自己,冒险悬吊在半山腰打炮眼。

最终在1999年底,胜利组通往外界的公路贯通了。此后,王大洪又带领村民把公路修到了各个村民组。外面的物资能进来,群众的产品也能方便地运出去,脱贫有了保障。

产业:苗寨变成金银寨

引水通路,解决了大多数村民的温饱,但离脱贫致富还有很大差距。

2002年,胜利村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变村为组,归入当阳村。两年后,王大洪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当年举行的村支两委换届中,王大洪的弟弟王大生被选为当阳村村委会主任。

从2002年起,王大洪与儿子王旭通过自身努力,先后种植烤烟,发展养殖,为脱贫探路。

2014年,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中,胜利组被识别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87户312人,贫困发生率超过30%。

为带动广大贫困户尽快脱贫,王旭与已成为养殖大户的叔父王政商量,将饲养存栏的50头半大猪分发给贫困户,免费提供饲料,收入按2∶8的比例分成,贫困户占八成。

“我们就投入点劳动力,分成我们占大股,若喂养过程中猪仔夭折,也不要我们赔。”已成养猪专业户的贫困户王尧章对王旭叔侄二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5年来,在王旭的带动下,当地先后种植了300多亩辣椒和500多亩烤烟,畜牧养殖散户达40多家,带动65户282人摆脱贫困。

2017年初,王旭被选为当阳村胜利组党支部副书记。目前,胜利组规划的2300亩白茶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进入丰产期后预计亩收入将达8000元,为村民脱贫增收提供稳定保障。

“我们再加把劲,力争到今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胜利组‘胜利’在望。”王旭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

上一篇:

“80后”山药种植户的新年期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