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是1978年的52.1倍
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为1978年的90倍以上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省统计局日前发布《改革开放40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记者梳理《报告》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是1978年的52.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9%,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为1978年的90倍以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经营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报告》显示,1978年,四川农业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产量2381.8万吨、油料52.8万吨,粮油比为45.1:1。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种植养殖结构不断调整。2017年,粮食产量3498.4万吨、油料产量323.5万吨,粮油比调整为10.8:1;茶叶产量由1978年的1.9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8.3万吨,水产品产量由3.1万吨增加到154.5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4.9倍和49.8倍。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97.4%下降至2017年的71.3%,牛、羊肉产量占比分别从1995年的4.6%和1.3%提升至2017年的5.0%和4.1%。
与此同时,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是1978年的12.9倍;农用小型拖拉机从5.2万台增加到10.1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从14.2万台增加到超过百万台。
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是1978年的52.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9%,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报告》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全省人口流动较小,城镇化水平较低,1982年末常住人口726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4.1%。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聚集,城镇化步伐加快,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达50.8%,比1982年提高36.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平均每年有近百万人由乡村转为城镇人口。
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报告》显示,1978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元。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分别是1978年的90倍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企业效益好转、精准扶贫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2—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11.1%,分别比GDP增速高0.4和2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4%和91.0%,分别比2010年提高3.5和5.1个百分点。